- 註冊時間
- 2019-7-12
- 最後登錄
- 2020-3-2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6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4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chanpashing 於 2019-10-15 15:10 編輯
「生死輪迴」的相可從「十二緣起」「一死兩生」說明。「十二緣起」分為十二支,即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支互相為因果,前因引起後果,例如,無明(因)緣行(果),行(因)緣識(果)。緣是促成因果產生關係。
從無明(因)緣行(果)至生(因)緣老死(果)共有十一種因緣果關係,説明眾生「生死輪迴」是有因有果,不是上帝、大梵天所付與的。
1. 「無明緣行」和「行緣識」這兩種因緣果關係總結眾生這一生的業「行」的前因後果。因「無明」而種下業「行」。死(五蘊分解)時一剎那間,眾生一生的所造的業「行」聚合成為業識,具有轉世投胎的心理及精神力量。若果這一生是「現在世」,「現在世」的業「識」緣於「過去世」的業「行」。「現在世」的業「行」緣起「未來世」的業「識」。見表1。
2. 「識緣名色」至「生緣老死」這九種因緣果關係詳述眾生從胎兒至老死的一生。見表1。
-- 識緣名色:這一生的起點,生命在母體內初階段的身心五蘊(胚胎)–「我」,是緣於業「識」。
-- 名色緣六入:「我」長出眼、耳、鼻、舌、身觸、意。
-- 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我」出世後對外的反應,包括「觸」覺、感「受」、渴「愛」、執「取」。
-- 取緣有:種下業「有」的原因是渴「愛」、執「取」。
-- 有緣生:轉世的原因是業有。
-- 生緣老死:死的原因是轉世。
表1
過去世 —> 現在世 —> 未來世
1. 總結眾生這一生的業「行」 無明緣行 無明緣行 無明緣行
的前因後果。「無」明是因, 行緣識 ┐ 行緣識 ┐ 行緣識
業「識」是果。 | |
2. 這一生的起點: 識緣名色 └> 識緣名色 └> 識緣名色
生命在母體內初階段的身心五
蘊 –「我」,是緣於業「識」。
3.「我」長出眼、耳、鼻、舌、 名色緣六入 名色緣六入 名色緣六入
身觸、意。
4.「我」出世後對外的反應: 六入緣觸 六入緣觸 六入緣觸
「觸」覺、感「受」、 觸緣受 觸緣受 觸緣受
渴「愛」、執「取」。 受緣愛 受緣愛 受緣愛
愛緣取 愛緣取 愛緣取
5. 種下業「有」的原因: 取緣有 取緣有 取緣有
渴「愛」、執「取」。
6. 轉世的原因:業有。 有緣生 有緣生 有緣生
7. 死的原因:轉世。 生緣老死 生緣老死 生緣老死
3. 「生死輪迴」的相可從「十二緣起」「一死兩生」說明。「生緣老死」、「行緣識」、「有緣生」和「識緣名色」這四種因緣果關係構成這一生「一死二生」-- 「老死」、「轉世」和「出生」。
.「生緣老死」說明「轉世」緣起「老死」(五蘊分解),故眾生不能永生,難免「老死」。
.「行緣識」說明死時一剎那間,業「行」留下來的心理及精神力量,名為業「識」,具有轉世投胎的力量。
.「有緣生」說明業「識」依業「有」(欲有、色有、無色有)一剎那間「轉世」投生其對應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一界,依業、惡業一剎那間投生其對應的一界其中一天(色界十八禪天、無色界四空天)或一道(欲界天道(神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和地獄道)。
.「識緣名色」說明業「識」緣起「出生」,業「識」遇父母(六道中其中一道眾生)正在精卵結合(受精卵形成)一剎那間,便與受精卵(色蘊)結合,受、想、行蘊便開始生起。故「我」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體。「我」的精神(名)是受、想、行、識的聚合,「我」的身體(色)是色的聚合。
為什麼眾生不能永生? 為什麼眾生「老死」? 因為有「轉世」(生緣老死),眾生不能永生,難免「老死」。為什麼有「轉世」? 因為有業「有」(有緣生)。業「有」包括「欲有」、「色有」、「無色有」,具有轉世投「生」其對應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力量。業「有」由渴「愛」、執「取」所發動的身、口,意三業而生的業力(愛緣取、取緣有)。渴「愛」緣於感「受」(受緣愛)。感「受」緣於「觸覺」(觸緣受),「觸覺」緣於「六入」(六入緣觸),「六入」緣於「名色」(名色緣六入)。由此可知,業「有」的根源是因為「名色」的出現。
「名色」在母體內長出「六入」(名色緣六入)。出胎至老死,「六入」接觸外在世界而產生觸覺(六入緣觸),觸覺產生種種感「受」(觸緣受),由此起渴「愛」(受緣愛)、執「取」(愛緣取),結果種下業「有」(取緣有)。
為什麼「名色」出現 ? 因為有業「識」(識緣名色)。業「識」緣於業「行」(行緣識)。業「行」緣於「無明」(無明緣行)。由此可知,「名色」的根源是因為前生的業「行」。
眾生與生俱有「無明」,做出種種業「行」(無明緣行)。死時一剎那間,業「行」留下來的心理及精神力量,名為業「識」(行緣識)。業「識」內臟業「有」、善業、惡業和無記業(不善不惡),具有轉世投胎的力量。業「識」依「欲有」「轉世」投生「欲界」;依「色有」「轉世」投生「色界」;依「無色有」「轉世」投生「無色界」;依業、惡業投生其對應的一界其中一天(色界十八禪天、無色界四空天)或一道(欲界天道(神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和地獄道)。以人道為例,業「識」在人道,遇父母正在精卵結合一剎那間,便與受精卵結合成為「我」(識緣名色)。
「十二支」說明
1. 「無明」是迷惑妄見和妄情,是眾生與生俱有的一種莫名的不安及煩惱(心中念頭)。「無明」是不常亦不斷,不知何時有心中煩惱,不知何時沒有心中煩惱。
2. 「行」是業「行」,是身、口、意行為所引起的,例如「取」引起業「有」。業「行」包括業「有」、善業、惡業和無記業(不善不惡)。眾生依業「行」而有生命的輪迴。
3.「識」是指業「識」。死時一剎那間,業「行」留下來的心理及精神力量,名為業「識」,具有轉世投胎的力量。業「識」內藏業「有」、善業、惡業和無記業(不善不惡),依業「有」(欲有、色有、無色有)轉世投「生」其對應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一界,依善業和惡業投生其對應的一界其中一天或一道(欲界共有六道、色界共有十八禪天、無色界共有四空天)。業「識」不能夠獨立存在,只能夠剎那間存在於死與轉世投胎之間。因此不是「靈魂」或「中陰身」。
4.「名色」是六根不俱的肉團,生命在母體內初階段的身心五蘊。
5.「六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
6.「觸」是指六入接觸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而產生的知覺,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觸覺。
7.「受」是感受,指苦受(痛苦的感受)、樂受(歡樂的感受)、舍受(不苦不樂受)。
8.「愛」是渴愛,包括欲愛(物欲、情欲、淫欲、食欲)、色愛(物欲、情欲)、無色愛(情欲)。
9.「取」是執取,包括欲取(欲望執取)、見取(妄計執取)、戒取(戒律執取)、我取(我所有的執取)。
10. 「有」,是指業「有」,包括欲有、色有、無色有,具有轉世投「生」的力量。欲有是存在欲愛執取的狀態,色有是存在離欲愛住禪定的狀態,無色有是存在樂住空而不悟空的狀態。
11.「生」是指轉世「生」,在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一界出「生」或投「生」。
12.「老死」是指五蘊枯萎至破壞、離散。死(五蘊離散)又是另一期轉世「生」的開始。
「因緣果」說明
1.「無明緣行」:眾生與生俱有迷惑妄見和妄情(「無明」),因緣和合時,便做出種種身體、語言和心意的業「行」為。
2.「行緣識」:死時一剎那間(緣),一生的善惡業留下來的心理及精神力量,名為業「識」。
3.「識緣名色」:以人道為例,業「識」遇父母正在精卵結合一剎那間(緣),便與受精卵結合成為「名色」,六根不俱的身心五蘊,是「我生」。
4.「名色緣六入」:「名色」在母體內漸漸長大(緣),長出「六入」,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
5.「六入緣觸」:出世後至老死,「六入」接觸外在世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緣)而產生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觸」覺。
6.「觸緣受」:六種「觸」覺,因緣和合時,引起歡樂的感受、痛苦的感受或不苦不樂受。
7.「受緣愛」:感「受」,因緣和合時,掀起物欲「愛」、情欲「愛」、淫欲「愛」和食欲「愛」。
8.「愛緣取」:「渴愛」,因緣和合時,便引發欲「取」、見「取」、戒「取」、我「取」。
9.「取緣有」:執「取」,因緣和合時,便創造了欲「有」、色「有」、無色「有」。
10.「有緣生」:死(五蘊離散)後一剎那間(緣),業「有」牽引眾生轉世投「生」「三界」其中一界。
11.「生緣老死」:有了轉世「生」,眾生不能永生,因緣離散時,五蘊枯萎至破壞、離散,難免「老死」。
「因緣果」例子
1.「無明緣行」:煩惱(因)的甲君遇見街上的小貓(緣),憤怒地踢向小貓(果)。
2.「行緣識」:死時一剎那間(緣),甲君的業「行」為留下來的心理及精神力量(果)。
3.「識緣名色」:在人道,甲君的心理及精神力量(因),遇父母正在精卵結合一剎那間(緣),便與受精卵結合成身心五蘊的「我」(甲君的新生命)(果)。
4.「名色緣六入」:甲君的身心五蘊(因)吸收母親的營養,漸漸長大(緣),生出六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果)。
5.「六入緣觸」:甲君眼根(因)接觸女人(緣),眼睛便看見女人(果)。耳根(因)接觸聲音(緣),耳朵便聽到聲音(果)。
6.「觸緣受」:甲君眼睛看見女人(因),與她不相識但覺得她很美麗(緣),所以產生興奮歡樂的感受(果)。
7.「受緣愛」:甲君對這美女產生興奮歡樂的感受(因),便上前與她結交。結交成功後(緣),兩人便相戀,便產生情欲愛(果)。
8.「愛緣取」:兩人已到適婚年齡(緣),情欲愛(因)引發兩人很想擁有對方(果)。
9.「取緣有」:兩人熱愛過程中(緣),執著感官享樂(因),物欲、情欲、淫欲、食欲便存在在這一生中(果)。
10.「有緣生」:甲君和愛侶死(意外死,病死或老死)(緣)後一剎那間,依自身的欲有(因)轉世投「生」欲界(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