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釋論云:「了了分明,皆令得見:然外境可同時具現,一覽無餘,以用眼根故;
作觀只憑心力;用心與用眼,成反比例,必待前念既滅,後念始生。
只能為時間之繼續(豎義),不能為空間之普遍(橫義)。蓮華之瓣、脈、光,各有八萬四千,何能同時皆令得見?
此非眼根所見,乃定慧之境。謂修三摩地(或稱三昧),如菩薩四智中之『隨觀察者智轉智』,
謂得勝定,隨觀一境,眾相現前。三摩地分大小二類,如瑜伽說:『云何小三摩地?謂或由所緣故小,觀少色故。
.........此中大心三摩地者:謂於一樹下,想諸天光而生勝解。
.........遍一樹下,乃至大地,大海邊際,發生勝解。』
又有一分修、具分修之別:『一分修三摩地,謂於此中,或唯作意思惟光明相,或唯作意思惟色相,而入於定。
具分修三摩地,謂具思惟而入於定,亦了光明,亦見眾色。』
準此,如『分別次地,一一觀之』,為一分修。若將瓣、脈、光,總攬觀之,則為具分修。要非借定力不為功。
然佛之本願,有憶想者,必得成就。其他珠網臺幢,皆一一於定中觀之。
不取別宗外道方法,不作世事雜念,即是正觀。成與不成,皆屬順益,而無違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