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正遍知海」,威也;大慈悲,德也。
既想佛智之汪洋如海,後觀佛心之慈悲無緣。
像須先觀,心作一閻浮檀金色寶像,與二菩薩各坐華上,像皆放光,照諸寶樹。
各樹下影像皆同。第八觀只限於此,不必求三十八十之形體各部分也。
觀佛望熏種有直接功能,唯識述記云:「自性親因,名等流種。
異性招感,名異熟種。一切種子,二種攝盡。」
等流通漏無漏。異熟唯有漏。觀佛是出世間法,非異熟攝,當屬等流。
攝大乘論云:「從最清淨法界所流經等教法,名最清淨法界等流。」
準此,觀佛者,近則為往生淨土之因,遠則為僧祇劫後成佛之因。
所謂同類所引,果似因故。
然行者須一切時自淨其心;若習染時多,觀佛時少,其量懸殊,亦乏勝用。
維摩經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實為不易之理。(釋論)
癸三、結示
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癸四、顯益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