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行者觀於冠、髻、毫、面、身色、光明,一一須用心作心是而為能觀。
說在像前,用在此處。既云作佛是佛,豈不能作觀音是觀音耶?
作髻、作冠,是髻、是冠,皆可為例。不獨以佛例觀菩薩,亦須例於普、雜、三輩。
豈唯以前例後,亦合以後例前。以令行人,始末經文,俱可修觀故。」
壬五、簡觀邪正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辛二、觀大勢至(第十一、勢至觀)分四
初、正明觀境 二、結示觀名 三、顯觀利益 四、雙結二觀
壬初、正明觀境分三
初、觀身相 二、觀行相 三、觀坐相
癸初、觀身相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
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
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
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
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