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鐵丸之美
鐵丸石在台灣許多溪流經常可以發現,屬於沉積岩的一種,經過造山運動的脫落而出現。
因為鐵丸石的含鐵程度頗高經過氧化後呈現褐色,也因為產地的土壤酸鹼度及石頭礦物質的含量不同而呈現不同的亮度及色澤。
有些鐵丸會包覆在頁岩層中,經過溪水的沖刷而掉落,經年累月的水洗,會呈現許多讓人驚奇的表層變化。
荖濃溪是我經常去的石場,此處的鐵丸表層會有許多雨滴狀的圖案或是釘點,雖然我的目標鎖定在龜甲石,不過當看到一顆滿布釘點或是漩渦狀圖案的鐵丸,還是會放入袋中。
這顆鐵餅狀的鐵丸,尺寸15x13.5公分,拿在手中把玩是有點份量的。
2
荖濃溪鐵丸的造型千奇百怪,有時還會與龜甲共生,第一次跟阿賢到荖濃溪採石,就找到一顆一邊是龜甲一邊是鐵丸的石頭。
鐵丸石由於鐵質成分分布不同,會因風化或侵蝕作用在表層造成凹凸或不規則線條的變化,個人很喜歡這種不同形狀的變化,也是欣賞鐵丸之美的一個角度。
一般說來國姓及中寮的鐵丸在台灣頗享盛名,中寮的鐵丸形狀變化很大,而且有時會呈條狀或樹枝狀的造型,國姓的鐵丸因石友長時間的撿拾,現在可找到的幾乎都是真正的鐵「丸」,一些像阿婆鐵蛋的小鐵丸,不過撿一大堆回家整理後,再用真空包裝,幾乎可以亂真。
屏東保力溪雖然也產鐵丸,不過現在很少發現,第一次跟趙包及阿賢造訪保力溪時,溪水中及岸邊滿是一堆堆牛糞,在沙洲中找到一顆像一小段老薑形狀的石頭,拿在手上覺得很有重量感,清洗後發現竟是保力鐵丸。
澎湖地區也有鐵丸,石友彩色人生寄來幾顆鐵丸相贈,感覺上應該屬於火成岩而非台灣鐵丸的沉積岩,照片中是寄來其中的一顆,各位可以比較一下。
鐵丸石拿在手上很有重量感,因為硬度將近摩氏硬度6度,如果塊頭夠大,質地夠細膩,有些石友會拿來雕刻成硯台或者茶壺,屏東枋山地區海邊除了花鹿石以外,鐵丸石也很多,質地非常光滑細膩,經常會有石友專門找尋這種油質鐵丸,雕刻成茶壺或茶杯,現在已經很難找到。
欣賞鐵丸石,在於那種純粹天然不加人工修飾的自然之美,如果你手中有顆鐵丸石,靜下心來仔細端詳,你會不期然的想到一個問題:這樣的造型、這樣的圖案當初是如何形成的?
來源:老夫的石頭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