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公愛搗亂被雷劈三段 數十年後頭身接回建廟濟世
在新竹縣新豐鄉埔和村有一間石和宮,其主祀神明稱為「石人公」,是一顆外型神似人類的石頭,而這背後有著什麼傳說呢?
新豐鄉後湖、埔和村交界處古稱「石人埔」,是一個坡度很陡的小山,在還以牛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年代,行經此處的牛車常無故車軸斷裂,造成不少人的困擾。
石和宮的石人公金身。(圖/WIKI圖庫,Outlookxp攝)
根據當地傳說,當地有一顆巨人石,頭身手腳都有,頭比一般銅像大,眼窩、嘴形都很明顯,身上還有肋骨,每逢下雨天,這個石人還會從嘴中吐出煙霧。但也許是常常捉弄駕駛牛車的人,某日天頂落雷,將這個石人劈成三段,頭滾落到新豐鄉紅毛港附近,身體留在當地,腳則失蹤。
石和宮門殿。(圖/WIKI圖庫,Outlookxp攝)
時間來到民國七十四年,主祀池府王爺的新豐鄉大廟池和宮,廟中的池王忽然降駕乩身,表示埔和村的石人公受難的時間已經結束,要出來濟世了。說完便直奔埔和村的某塊空地指示開挖。之後經過當地信眾與池王反覆確認,最終定於9月25日清晨3點行動,約凌晨5點石挖到一顆圓形卵石,眾人都相信這是石人公的身軀。
但問題來了,雖然找到石人公的身驅,但仍要將頭部尋回才算圓滿,眾人在紅毛港坡頭村附近挖了許久都無所獲。之後有建商在當地開挖,無意間挖出一顆極似頭形的石頭,放置在路邊竹林,而這顆石頭才由竹林的所有人輾轉交到廟方手上。民國七十五年,廟方擇日將兩塊石頭接合,石人公才正式展開祂的濟世活動。
廟方與信眾都尊稱這位神明叫石人公,而石人公也曾指示自己的封號為「文武帝君」,並以農曆八月十六日為其聖誕,至今已是當地的重要信仰之一。
石人公的傳說與出土經過十分神奇,若仔細挖掘亦能發現,其口吐雲霧的形象其實與《子不語》中記載的「驅雲使者」有幾分神似。而這尊石人公在來到埔和村之前有著什麼故事,又是什麼原因要弄斷牛車車軸,也許只有等待新的出土資料,或是由石人公親自講述才能明白了。
來源:保庇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