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高以翔心源性猝死!專家教一招試算,掌握你的運動強度保平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5 00:40: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高以翔心源性猝死!專家教一招試算,掌握你的運動強度保平安

    藝人高以翔在中國錄製節目《追我吧》跑步時突然倒地,心源性猝死,類似的悲劇時有所聞,其實,不同的運動形式,例如:騎腳踏車、馬拉松、游泳、滑雪、跳舞、球類運動,甚至性行為都可能產生心源性猝死,其中以中年族群最多。提醒,不能因噎廢食不運動,代價會更高。但是,可以藉由一招算式掌握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以策安全。



擔心運動風險,運動先找復健科醫師、運動處方認證醫師

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綜合格鬥協會合作醫師林杏青表示,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平時沒有規律運動習慣(定義為在過去三個月內,每週三次、從事每次三十分鐘自己能感覺心跳呼吸明顯上升的「中強度運動」)的人,如果沒有任何心血管、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疾病的病史,也沒有不舒服的症狀,那在做高強度以下運動時,是不需要醫師評估的。


(圖片/取材自高以翔ig/godfreygao)

但是,如果平時沒有規律運動習慣,又有任何心血管、代謝疾病、腎臟疾病,無論有沒有症狀,都應該先經過了解運動風險評估的醫師評估,在台灣可以尋求具備心肺復健專長或運動專長的復健科醫師,或具有運動處方認證資格的醫師評估後,循序漸進運動。

平時養成運動習慣,猝死風險小

運動時發生猝死的風險整體而言不高,因噎廢食不運動罹患慢性病產生的風險代價更高。本身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人,因為突然增加運動發生猝死或心血管問題的機會比較少,因此平時就養成運動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相反的,如果平日都在辦公室久坐很少運動,成為「週末戰士」突然去跑馬拉松,風險就會增加不少。


運動時發生猝死的風險整體而言不高,因噎廢食不運動罹患慢性病產生的風險代價更高。

林杏青醫師表示,本身已經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可以不經過醫師評估繼續從事中等或高強度的運動。但規律運動,卻有心血管、代謝疾病、腎臟疾病的病史,只是沒有症狀,從事高強度運動時就應該先尋求醫師評估。而如果本身的疾病有症狀,例如胸痛、胸悶、自己覺得心臟亂跳、暈眩、日常生活中或夜間覺得呼吸困難等,無論做各種強度的運動,都應該先諮詢了解運動風險評估的醫師。孕婦若要從事比平時更強的運動,也應該先與醫師討論。醫師可能會根據不同的疾病狀態,安排不同檢查,包括靜態或動態的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電腦斷層以及心肺運動測試。





運動強度如何掌握?醫師教你一招試算

在沒有任何客觀指標的狀態下,我們大致可以用心率和呼吸上升的程度、自己覺得運動時費力的程度當指標,例如:一邊跑步一邊能夠簡短對話交談,大致屬於中等強度運動。然而因為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常常高估自覺身體疲憊指的指數,最準確的方法還是透過能夠精準掌握心跳速率、運動中心電圖、呼吸中氧氣與二氧化碳代謝、運動功率的運動心肺測試。

隨著許多運動監測穿戴裝置如心率錶逐漸普及,如果沒有辦法做精準的心肺運動測試,則可以簡易用年齡做「心跳儲備率」試算:(220-年齡-休息時的心跳速率)X(40%~59%)+休息時的心跳速率=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果更高則是高強度,更低是低強度運動。



原文網址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80412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9 19:1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