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日子數數過,善法數數修,娑婆不再來!談《雜阿含經》中「數數」之法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無恥近乎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12-10 01:05:1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日子數數過,善法數數修,娑婆不再來!談《雜阿含經》中「數數」之法

學妹們由台灣學院過境香港回家鄉,大家約了在素食餐廳敘舊。一席四人聚首午膳,一起憶述當年。在偌大的餐廳內,正逢午餐時間,人流絡繹不絕,桌與桌之間,密不通風,人與人之間,說話都必須比平常用力,對方才能聽得見。偶爾停頓喘下氣,喝口茶之餘,看見一位已達耆年的長者,駝著背越過多張餐桌,朝偏廳的一個小佛堂慢步前進。長者先瞻仰了以供奉釋迦佛為主的佛桌,隨後慢慢就前方拜墊拜了三拜。筆者環顧四周,她的這個舉動,幾乎沒有引來大家的關注。只見大家繼續吃著東西聊著天,唯有筆者為之所動容。

筆者試著引用《雜阿含經》第1157經,將之與現代耆年長者的舉動做個銜接。經文記載了佛陀在王舍城乞食的情景。當時有位名叫火與的婆羅門,第一次看到佛陀前來托缽,他帶著滿心歡喜的心情,盛了滿缽的美食,供養佛陀。佛陀接著在第二日及第三日,依舊前往火與婆羅門處乞食。時日,當婆羅門遙望佛陀又前來乞食,心中嘀咕著這個剃了光頭的沙門,已經連續上門乞食多次了,想必是貪著這裏的美味食物,致使多方前來乞討。佛陀知道了婆羅門心中所想,為了糾正婆羅門的錯誤觀念,說了一首偈頌,大意如下:

天雨一次又一次的不斷降下,農夫在田裏日夜不斷的播種,五穀糧食才能不間斷的有收成。如女子一次次的懷孕,也一次一次的衍生出下一代;母牛不斷的懷犢,也無間斷的生下小牛。修道之人一次又一次的乞食,施主也一再的有機會供養,同時也感得一次又一次的好果報。一再的往來三界受生,一再的重複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也一再為了生死而憂悲苦惱。屍首有時遭遺棄荒野,又或被大火所燒,乃至被諸多蟲類啃咬咂食。若能好好修道,就能斷盡煩惱,不再頻繁受生,乃至不再輪迴生死。

偈中頻密出現「數數」一語詞,此語詞可譯為——一再,常常,不間斷。佛陀一而再的向婆羅門乞食,在婆羅門立場,認為佛陀貪著美食,實則佛陀一次又一次的成就婆羅門種福田的因緣,才能常常豐收善果。恰如天雨要不間斷的灌溉,配合農夫日夜耕種,五穀才能不間斷的豐收一樣。但,修布施只能感得人天的福樂,卻始終是在三界裏頭。還必須遭受一而再的輪迴,一而再的經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無有盡頭的輪迴生死,有生死必有憂悲苦惱。唯有成就聖道,不再生死流轉,不會因為生死而引發憂悲苦惱,這個臭皮囊也不會再經歷被火燒,被蟲咬。

數數的熏習善法,讓善法變成習性,如佛常說:「習以成性」,不斷將善法烙印在心中,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就如上文耆年長者的舉止一般。並且也不斷的在聞思修方面下功夫,智慧才能一而再的增長。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希望大家一起數數累積善法,成就不再來三界輪迴的善因。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昨天的今天是昨天,明天的今天是明天,那今天的今天是那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0 18:0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