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9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輝長岩
輝長岩,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火成岩。
在台灣本島,只有在花東的海岸山 脈、中央山脈及恆春半島可以發現。中央山脈東斜面,東澳,烏石鼻 ,大濁水北溪,海岸山 脈南部,關山 ,利吉,虎頭山 都是主要產地。
此種岩石主要之礦物成分為鐵鎂礦物及鈣長石,硬度5~6,比重2.9~3.2,外觀為綠灰色,中粒至粗粒組織,抗壓強度甚高,具有裂理(Parting),斜長石與輝長石類顆粒分量之比為1:1~6:1,橄欖石佔30%以下,磁鐵礦低於4%,是一種較基性的火成岩。
形成輝長岩的岩漿沒有噴出地表,而是在地底深處冷卻凝固而成,故能形成較大顆粒的礦物結晶,因此輝長岩是屬於深層岩。
火成岩是由岩漿或熔岩冷卻固化形成的。有些岩漿在地殼內即固化,就是所謂的深成岩;有些岩漿噴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岩。
岩漿是一種暫時存於地殼內部的熔融物質,地球內部的溫度雖然很高,但由於壓力也大,大部分區域的地溫均未超過岩石的熔點,岩石無法熔化,因此在地底下並未存在著連續的岩漿層。只有在特殊環境與條件下,深處的岩石才可能熔融而產生岩漿,這些存在的岩漿,隨著板塊的運動,而產生變化,岩漿如果在地下即已冷卻形成,溫度降得慢,因而礦物結晶時間長,結晶就會較大,用肉眼即可辨認,當然冷卻愈慢的結晶就可能愈大;而火山 岩則由於岩漿噴出地表,遇到冷空氣或海水之後會快速冷卻,因而礦物結晶很小,常常需要以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出結晶。
從第二張照片可以看出,這是在地層下即已經冷卻形成塊狀岩石,因此岩石表面的結晶可以明顯的看出。這一顆輝長岩是向一位收藏家趙先生要求割愛的,約8、9公斤重,凹凸不平的表層顯得光滑油亮,在玩石界拿來當雅石收藏者不多,除非有型,否則只是以石種收藏,這是我個人的淺見,有待行家指正。
來源:老夫的石頭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