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
- 最後登錄
- 2023-3-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154
- 閱讀權限
- 200
- 文章
- 7091
- 相冊
- 0
- 日誌
- 5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第五次元 於 2020-2-5 15:18 編輯
在古代,大與小是相對說,所以論語中曾出現大人和小人,大人是士大夫以上,小人就是庶人的升斗小民,大人多識字小人則多屬文盲。大人看的書叫經典,寫的事叫文章,小人看不懂書一樣得學事,學的事叫故事,怎麼學?用說的,因此就有了寫文章和說故事之分。
無論寫ˊ文章還是說故事,要受到重視就必須讓看或聽的人感動,孔子開教育的先河以後恰逢皇室式微,讀書識字不再是士大夫的特權,因此有了周代末期時學術思想的蓬勃發展,諸子百家中"小說家"居然也與儒、墨、道、法等大家分庭抗禮佔有一席位,從此在歷史的長河中長存不墜甚至後來居上。
到底古代的小說是散文、詩歌還是故事,文人士子所寫的抒情文是否也一樣稱之為小說,我不知道,古代讀書人也沒有興趣考證,像"離騷"就被稱為"賦"而不是小說,差別可能就在遣詞用字是典雅華麗瑰奇,還是通俗直白易懂吧!這麼說來,士人學者和小說戲劇作者的思惟和寫作風格應該是有所區隔的。
當然一篇好的文章或故事首先要具備的就是感動人,要是讓人無感怎麼會有人買帳?被感動的讀者人依層次區分為當權者和升斗小民,無論感動的是當權者還是升斗小民都能讓作者功成名就,只是成就大小罷了。小成就是有錢,大成就是有權,而有了權,財也就水到渠成了。
先說大成就,在古代如果文章有幸感動了當權者自然能功成名就,封侯拜相都不是不可能。當然這個感動也很容易灌水,只要能投當權者所好,當權者想不感動都不可得,不然怎麼會有"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一說。所以讀ˊ書人務求文章感動當權者,唯一的風險就是當權者的更動,否則權傾一時的商鞅、李斯為何都沒有好下場?感動因為當權者變動的風險在現代就不至於危及生命,當然成就也相對小了很多。
再說小成就,市井小民感動並喜愛的文章叫小說,別看道貌岸然的讀書人極盡排斥,事實上寫書的都是讀書人,銷路好的讓發行人和作者都口袋滿滿,只不過是偷偷摸摸的悶聲大發財罷了。被自視甚高的酸儒們譏為不學無術、玩物喪志的小說就那麼被泯沒於世千餘年,後因為漢族徹底亡於完全不買"大人言" 帳的野蠻外族後,小說不得不轉型用戲劇的模式呈現,卻意外的感動了社會大眾和權貴王室,小說或戲劇作者如關漢卿、曹雪芹者異軍突起崛起於世。
時至今日小說作者倒是古今如一的默默發財,至於成名的差別只在於能不能露臉。
|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