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0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感染幽門桿菌及早除菌 可望降低胃癌風險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無恥近乎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9 00:30: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感染幽門桿菌及早除菌 可望降低胃癌風險

胃癌可以治療,也有機會預防!台大醫院醫療團隊指出,幽門桿菌是引起胃癌常見原因,若可及早篩檢發現,進行除菌治療,粗估有機會降低罹癌風險7、8成;最新研究也發現,雖然除菌治療可能造成腸道菌相失衡、腸道菌抗藥性,但均只是短暫的。衛福部國健署正在試辦篩檢計畫中。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2016年國內胃癌發生率位居十大癌症第9位,當年度初次確診胃癌共計3658人、死因為胃癌共計2315人。

台北榮總卓越癌症研究中心主任吳俊穎說明,確診胃癌患者高達8成5感染幽門桿菌,且罹癌前多有萎縮性胃炎,或是小腸化生即胃粘膜出現類似小腸粘膜的細胞等癌前病變,約經歷15至30年後,才逐漸演變成胃癌。

台大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劉志銘表示,幽門桿菌主要是經由糞口傳染,容易發生在公共衛生條件較不佳的地區。在20多年前,台灣成年人幽門桿菌盛行率約55%,但隨著環境改善、冰箱提高食物保存、健保給付相關除菌治療等,今年最新研究發現,10歲以下幽門桿菌盛行率小於5%,10至20歲約5到10%,20歲以上則約25%到30%。

劉志銘指出,由目前研究成果粗估,當感染幽門桿菌,若在發生癌前病變前進行除菌治療,罹患胃癌風險可降低7、8成;若在發生癌前病變後進行除菌治療,也有機會降低3、4成。

劉志銘提到,以台灣為例,每治療100位幽門桿菌感染者,可避免2至3位民眾發生胃癌,若用篩檢與治療約2000元計算,政府花費10萬元就可望至少減少1名民眾罹患胃癌,相較於罹癌後的治療費用可能超過10萬元來說,具有一定效益。

另外,劉志銘也指出,過去醫界對於除菌治療有潛在疑慮包含影響腸道菌叢進而影響人體健康、抗藥性、代謝症候群等,但由台大醫院在內的國內多家醫學中心、追蹤1200多位患者發現,雖然人體腸道菌相會失衡、腸道菌出現抗藥性,但均是短暫的,在治療後2個月會逐漸恢復,甚至發現人體胰島素抗性也顯著下降,簡單地說,就是改善代謝指標,已刊登在國際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

目前國健署已委託台大醫院執行試辦計畫,在50歲以上民眾接受大腸癌篩檢時,同時篩檢幽門桿菌,計畫進行中。劉志銘建議,未來若要列入篩檢項目,考量政府財政,或許可先提供40、50歲以上較高風險族群使用,視經費有餘裕再逐步放寬適用對象。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昨天的今天是昨天,明天的今天是明天,那今天的今天是那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3 02:5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