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刺繡、緙絲、纏花增列重要傳統工藝!6位新科人間國寶出爐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9 01:06: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刺繡、緙絲、纏花增列重要傳統工藝!6位新科人間國寶出爐

NewTalk 2020/01/08 15:20

圖之美,在絲線、圖案、針法與特殊技巧中,反映出藝師的設計創作能力(劉千韶藝師作品:刺繡-九龍獻瑞.)   

新頭殼newtalk

文化部已於近日公告,刺繡、緙絲、纏花分別經文化部108年傳統工藝審議會審議通過,登錄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項目,並認定刺繡保存者劉千韶、緙絲保存者黃蘭葉、纏花保存者陳惠美,並同時公告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傳統木雕」新增認定保存者陳啟村、「歌仔戲」新增認定保存者王仁心(藝名王金櫻)與陳鳳桂(藝名小咪)。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文化部於108年度共計認定6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俗稱人間國寶),經統計,目前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共計13項、18位保存者;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共計18項、24位保存者,感謝人間國寶藝師們長期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推動的傳習計畫,以「師徒制」方式傳承無形文化資產,讓各界更認識與珍惜台灣文化瑰寶。

文化部表示,從105年至108年,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共增加19案,包括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增加4案、重要傳統工藝10案、重要口述傳統1案、重要民俗4案,目前全國重要無形文化資產總共64案,整體較105年案件數成長42%。

文化部表示,「刺繡」是台灣女紅文化的代表性技藝,被廣泛應用於服飾與日常生活,刺繡能呈顯針藝、材料與構圖之美,在絲線、圖案、針法與特殊技巧中,反映出藝師的設計創作能力,劉千韶藝師已有40多年的刺繡經歷,熟知並能正確體現刺繡工藝的知識、技藝與文化表現形式;精熟於辟絲捻線與刺繡的各式針法,是刺繡工藝界之翹楚,足以作為台灣日式刺繡的文化傳承代表。

而「緙絲」工藝歷史悠久,黃蘭葉藝師長達40餘年的職業生涯,熟知西陣織之綴織技法,由材料採集、染色、織、繡,完整體現緙絲的各項工序,並在謀生技能之外,表現創作上獨到之構圖與配色美學,其緙絲作品典雅莊重、質感細膩,屢獲大獎肯定。此外,黃蘭葉藝師發掘、使用前所未有的新材料,如植物染之柳樹、蘇木、檳榔心、咖啡豆……等,也為此藝打開新境界。

「纏花」工藝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是台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陳惠美藝師綜合臺灣北部春仔花的八支基本纏花花型與鹿港的四支纏花花型,合計為十二支纏花花型,做為指導學生的花型基準。同時,陳惠美藝師亦整理纏花工藝的「四工」:工料、工具、工法、工序,並為纏花工藝的各項技法與組件命名,建構台灣纏花的基本教學內容與分級基準。

文化部表示,重要傳統工藝「傳統木雕」項目於100年公告登錄,此次新增認定保存者陳啟村藝師;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項目於98年公告登錄,本次新增認定保存者王仁心藝師及陳鳳桂藝師。

文化部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傳統藝術之核心技藝為基底,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2條規定,啟動各項重要傳統藝術保存維護計畫,包含基本資料建檔、調查與記錄製作、傳習或傳承活動、教育與推廣活動、保護與活化措施、定期追蹤記錄等內容,不僅保存傳統藝術的美學價值與生活實用功能,也會保護、記錄民間藝師及其作品背後的傳統知識體系與創作信念。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5 07:3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