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4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疾病] 胰臟癌症狀及表現有哪些?醫師告訴你:想避開胰臟癌誘發原因該怎麼做[6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17 14:46: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早安健康/吳慧禎、蘇柏儒、高鈺玫報導

胰臟癌指的是胰臟發生癌變,雖然胰臟癌並不常見,但是一旦找上門來就難以治癒,包含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金鐘獎視后李麗鳳、台灣名嘴劉駿耀等名人,都因罹患胰臟癌撒手人寰,讓不少人再度關心「胰臟癌」該如何提防?

胰臟的功用是什麼?

胰臟的形狀狹長,橫躺在胃的後下方,是人體中兼具內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
內分泌功能:分泌胰島素或升糖素至血液之中,藉此調節血糖
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到消化道中來分解食物

 

胰臟癌症狀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資料,許多胰臟癌的可能症狀,也會與其他疾病重複,且早期胰臟癌不一定會有徵兆或症狀,因而發現胰臟癌時常常已是晚期。不過,如果有出現以下的症狀,仍建議迅速就醫,了解病情以及進一步的治療方式。

黃疸:多數胰臟癌或壺腹周圍癌的患者,都可能出現黃疸的初期症狀。如果癌症發生在胰臟頭部、接近膽管的部分,腫瘤可能會壓迫到膽道,此時膽汁無法順利流到小腸、其中的膽紅素無法分解,就可能引起黃疸的症狀而發現胰臟癌的存在。不過,發生於胰臟中段或尾部的癌症除非生長過大,否則不會壓迫到膽管,也因此較不容易被發現。除了眼白與皮膚顏色變黃,黃疸的其他徵兆還有包括尿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或浮油、皮膚搔癢等。

腹痛、背痛:位於胰臟中段或尾端的癌症容易快速生長,並開始壓迫周圍其他內臟,而引發疼痛。此外癌症也可能擴散到胰臟周圍的神經而導致疼痛。

體重減輕、胃口變差:沒有特意減肥、體重卻減少,是胰臟癌患者常常食慾變差、吃不下而導致的症狀。

噁心、嘔吐:當胰臟腫瘤壓迫到胃部,可能導致胃局部阻塞、食物難以通過,而引起噁心嘔吐、飯後腹痛加重的症狀。

膽囊或肝臟腫大:如果膽管被胰臟腫瘤壓迫而堵塞,膽汁會堆積在膽囊中而使膽囊腫大;此外癌症的擴散也可能使肝臟變大。

血栓:在某些案例中,深層靜脈血栓(位於較大的靜脈的血栓,常發生在腿部)會是初期的胰臟癌徵兆,症狀包括腿部疼痛、紅腫、溫度上升等。當血栓破裂而碎片流到肺部時,也可能引起呼吸困難、胸痛等急症。

糖尿病:少數胰臟癌案例中,由於胰臟細胞受到癌症侵襲,也會導致糖尿病發生,並可能產生吃多、喝多、尿多的症狀。

▼圖/胰臟癌症狀:不明原因食慾不佳應提高警覺。
 

中郡聰夫教授指出,當胰臟癌出現症狀時,近8成已是無法進行手術的狀態了,若是出現腹痛、背痛、食慾不振、黃疸、褐色尿、發燒等症狀,透過胃鏡檢查而未有任何異常時,便可能須懷疑是胰臟或膽道出現異常,需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圖/胰臟癌症狀也包含腹痛、背痛。
 

出身於胰臟專醫世家的澀谷平畑診所院長平畑光一表示,現代飲食中的甜品不但多樣化、含糖量也更高,因此愛吃甜食的人,也較可能罹患慢性胰臟炎。此外,平畑光一也指出,如果在以下項目中有較多符合選項,就可能有胰臟功能異常的潛在問題。

左背部、腰部緊繃,或是時常疼痛
在吃了油膩、脂肪含量高的餐點後,左側腹及左邊肩胛骨會感到疼痛
常拉肚子
身體常常感到疲憊不堪
即便長時間補眠仍感覺到困倦
成人後異位性皮膚炎仍持續復發
飯後也常會出現冒冷汗、頭暈不適等低血糖症狀。

▼圖/小心胰臟炎!精製糖用量越來越高的時代,愛吃甜食成為女性慢性胰臟炎的原因之一。
 

胰臟癌末期有救嗎?症狀、治療方法有哪些?

根據一項2015年的研究顯示,約有53%的胰臟癌患者第一次診斷時就已經是第4期胰臟癌;對於這個階段的胰臟癌來說,醫療的重點就不是治癒,而是延長壽命與控制疼痛等症狀的嚴重程度了。

美國癌症學會的資料也指出,胰臟癌第4期的五年存活率約為1%。不過,影響患者壽命長度的因素眾多,因此每位患者的預期餘命也會有所不同。

對於晚期、末期的胰臟癌患者來說,常見的症狀有上腹疼痛、疼痛感蔓延到背部、憂鬱、疲勞、黃疸、食慾不佳、首次被診斷出糖尿病與體重減輕等。

在治療上的選擇有

化療:通常是第4期胰臟癌的第一線治療,希望藉由藥物殺死癌細胞。

化療與放療:通常只能針對擴散至胰臟附近的癌細胞,而不能處理轉移至肝臟、肺臟等遠處的癌症。

緩解性手術:雖然不能治癒第4期胰臟癌,但部分手術可能有助緩解患者的症狀,例如解除膽道阻塞以消除黃疸與食慾不振的問題,胃繞道手術讓食物能夠繞過受腫瘤壓迫的部位而進入腸道等。

藥物:藉由抗焦慮藥物、抗憂鬱藥物、安眠藥等,幫助緩解患者的症狀,以及提升生活品質。

胰臟癌高風險群

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吸菸喝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提升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吸菸者:日本東海大學醫學部消化外科教授中郡聰夫指出,吸菸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倍。
肥胖者
糖尿病患者:根據中郡聰夫教授的說明,糖尿病患者的胰臟癌風險是他人的2~3倍。
酗酒者
慢性胰臟炎患者:如果因為飲酒而罹患慢性胰臟炎,則再罹患胰臟癌的機率高達7~10倍。
具有胰臟癌的家族史的人
老人: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胰臟癌的平均發生年齡為71歲。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章明珠則曾在受訪時提到,近年胰臟癌有年輕化趨勢,而55歲以下發病則被認為是早發型胰臟癌。
男性:過去認為男性的胰臟癌發生率較高,但近年資料顯示女性胰臟癌患者10年內增加了約一倍。
飲食不均衡的人

▼圖/飲食不均衡是胰臟癌危險族群!
 

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資料指出,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同時有吸菸、長期糖尿病、飲食狀況不佳的人,罹患胰臟癌的風險也會比只有一種危險因子更高。

胰臟癌如何預防?

根據一項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進行的研究,攝取葉酸有助降低69%的胰臟風險;而在研究中攝取最多維生素B6與葉酸的組別,胰臟癌風險降低幅度更達76%。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人的每日葉酸建議攝取量為400微克,維生素B6則為1.5毫克。葉酸和維生素B6都富含於天然食物中,若有不足,可再諮詢醫師意見,依據醫師指示服用補充劑。

胰臟癌預防食物
富含葉酸食物        毛豆、蠶豆、大豆、香菇、舞菇、菠菜、蘆筍、蛋、豬肝
富含維生素B6食物        全穀類、豆類、香蕉、酪梨、菠菜、馬鈴薯、乳製品、紅肉、豬肝、魚

胰臟癌治療

無論是哪一種治療手段,治療效果都十分有限,因此防患未然仍是對付胰臟癌的最佳方法。
傳統的開放式手術切除:傷口較大,術後恢復較慢
腹腔鏡手術切除:傷口較小,術後恢復較快
達文西微創手術:傷口比腹腔鏡手術更小,是較新型的手術方式
放射治療:手術後用於殺死殘存的癌細胞
化學治療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3 08:0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