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32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2-17 05:52: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金剛經》的經題是「金剛般若波羅蜜」。

這個「般若」,沒有適當的中國字可以翻,因此就翻譯了它的音,而沒有翻譯它的意思。

這是古時候譯經家的一種規定。

咱們國家沒有適當的名詞恰好跟這個「般若」一樣,但是這個音有點走了樣,注了這個音,這個音還是接近的。

要是翻譯了意思,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有的翻譯的是音,有的翻譯的是意思。

「般若」就是音。因為我們中國沒有適當的字相當於「般若」,勉強叫做智慧。

這很容易混,因此就需要「般若」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深智慧或者大智慧,以區別於咱們一般所謂的智慧。

尤其是要區別於咱們所謂的世智辯聰,這兩個詞的意思恰恰有天淵之別。

我們如果把世智辯聰當作了般若,那就是禪宗的話:「把驢鞍橋當作阿爹的下巴頜(鎧Kai)了」。

那個橋跟下巴頜沒有共同之處,如果把般若體會成世間的學問、世間的聰明能幹,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世智辯聰是佛教所講的「八難」之一,學佛是有八種人是很困難學的:聾子、瞎子、啞巴......。

啞巴,他就不能問話;如聾如盲,他就看不見、聽不見。還有神經病等都屬於「八難」之一。

這個世智辯聰是跟「八難」並列的。我們有的時候常常不知道,有的人還以此自負,不知道這是一種缺點。

所謂「般若」既不是我們所說的智慧,也不是指學問,而是一個大智慧,極深的智慧。

「六度波羅蜜」裏頭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如果只是這前五度而沒有般若的話,不能稱為「波羅蜜」。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04:5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