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3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回族三大傳統節日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2-18 19:58: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回族三大傳統節日

回族有三大傳統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

開齋節 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土爾」的意譯。回民區的回族稱開齋節為「大爾代」節。這是回族最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伊斯蘭教規定,每年伊斯蘭教曆9月(即萊麥丹月)為齋月。在齋月中,成年的穆斯林男女必須齋戒。月首以見到新月為準。齋月期間,穆斯林每天在日升前直至日落至地平線下,禁絕一切飲食和房事,同時齋月中也禁止說傷害別人的話、干損害別人的事。齋戒的目的在於通過嘗到飢餓和乾渴的痛苦,以此培養人的堅強意志、廉潔守法的操行,以及忍苦耐勞的精神。同時,由於齋戒者親身體驗到飢餓和艱苦的情況,便能夠推己及人,養成寬厚仁慈、互助互愛的品行。由此,特別鼓勵人們在齋月里多行善事。齋戒滿一月(30天),這天的傍晚要「望月」。但見新月,次日即可開齋。故回族稱「見月封齋,見月開齋」。

為迎接開齋節,每個回族家庭都提前清掃室內外衛生,布置房間。主婦們則炸一些油香、饊子、麻花等作為過節的必備食品。


開齋節這天,男女穆斯林都要起大早,人人重新沐浴,並換上節日盛裝。男人們要趕赴清真寺參加會禮(回族稱「禮爾代」),並向老弱病殘和貧苦之人出散「乜貼」。禮拜結束,走出大殿,眾人向阿訇道安,全體穆斯林也互相問好、致賀。人們用親切的道「賽倆目」和攥手,表示慶賀和祝願。接著,穆斯林們紛紛去公墓「游墳」,請阿訇誦讀《古蘭經》的有關章節,悼念逝者,為生者祈求平安吉慶。

開齋節,晚輩要挨家挨戶向長輩「拜爾代」,親友、鄰居間也走家串戶,互相祝賀問候,並送油香、饊子。收到禮物的人家,也要回贈自己的油香、饊子,稱做「回份兒」。這一天,也成為舉家團聚的日子。臨過節前,離家在外的回族都要儘量趕回來,與親人團聚。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不少新的內容。回族聚居區特別是清真寺周圍,成了商業貿易的繁榮地帶;清真寺前的廣場上,則總進行回族的傳統文化娛樂活動,特別是摔跤和武術比賽,吸引來許多觀看者。

古爾邦節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或「爾德·阿祖哈」,意為犧牲、獻身,故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或忠孝節。回民區的回族稱之為「小爾代節」,時間在伊斯蘭教曆每年的12月10日(即開齋節後70天)。相傳,先知伊卜拉欣老年仍無子,便祈求安拉賜給他個兒子,後來果然得一子,取名伊斯瑪儀。一天夜裡,他夢見安拉命他把兒子宰掉獻祭,以試其信仰是否虔誠。當伊卜拉欣遵命執行時,安拉派天使哲卜拉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代替伊斯瑪儀的犧牲。從那以後,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每年宰牲獻祭的風俗。伊斯蘭教後來繼承這一風俗。從這個節日的最初形成看,同開齋節一樣,無疑也是一個宗教節日,但久而久之被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接受,就不再是單純的宗教節日,而又具有民族節日的意義。


「小爾代節」的活動完全和「大爾代節」一樣,這一天回族人民的歡樂情形不亞於「大爾代節」。聚禮之後,唯一不同於「大爾代節」的,就是這一天回族除炸油香、饊子外,都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宰牲」。或者是一人宰一隻羊,或者是七人宰一頭牛或駱駝。經濟條件差的,也可宰一隻雞、鴨或鵝代替。所「宰牲」之物,都要挑選健壯和體形美觀的。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羊羔和不滿三歲的牛犢,也不允許以肢體殘缺的牲畜充代。所宰的牛、羊、駝肉,要按三份比例,分別用作自食、饋贈親友和施捨濟貧。宰殺的牲畜血液、糞便以及食後的骨頭等殘餘物都要深埋。

聖紀節 聖紀,亦寫作聖忌。聖紀節是回族穆斯林紀念伊斯蘭教傳播人穆罕默德的盛大節日,在伊斯蘭教曆每年的3月12日舉行。相傳穆罕默德誕生於伊斯蘭教曆紀元前51年(公元571年)的3月12日,逝世於伊斯蘭教曆11年(公元632年)的3月12日,生歿均在伊斯蘭教曆同一日,故聖誕和聖忌合稱為聖紀節。聖紀節一般在清真寺進行,回民區的各個清真寺根據各自的情況,分別在伊斯蘭教曆3月份中的不同日子分男、女兩天舉行。內容為:穆斯林群眾沐浴凈身後,在清真寺內由阿訇誦讀《古蘭經》;吟誦《奧拉德》、《卯路德》、《穆合麥斯》等贊聖經文詩詞;進行演說,講述先知生平業績和懿行,學習先知的崇高品質和美德。回族人在一年一度的紀念典禮中,通過聽阿訇講「臥爾茲」(或讀作吾爾祖,勸善止惡的道理)和相互間的交流、議論、探討,從中受到啟迪,從而更加發揚謙遜無私的情操,團結友愛的作風,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廉潔儉樸的美德。


聖紀這天,各坊都要宰牛宰羊,炸油香。聖紀的特點是眾人贊聖,眾人捐散,眾人一起進餐。回族人民把這天的義務勞動視作行善做好事,因此大家爭先恐後,不分輩份長幼、不論地位高低、不講貧困富裕,和睦親切地聚在一起,表達喜悅的心情。

回族除上述三大傳統節日外,還有法圖麥節(每年的伊斯蘭教曆9月14日)、阿舒拉節(伊斯蘭教曆正月10日)、登霄節(伊斯蘭教曆7月27日)等。這些節日具有很強的紀念性特點,回族在這些節日中,通過禮拜、誦經、求祈並施捨、聚餐,或分別過「乜貼」等,以對先人的紀念,為生人祈求平安,為未來追求幸福。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6 09:3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