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6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天師道的符籙齋醮|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3-5 01:03: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天師道的符籙齋醮|籙

道教籙文的創始,歷來依託于太上老君,實際開創于張道陵五斗米道。據《三國志•張魯傳》:“陵客蜀,學道鵠鳴山中,造作道書。”《漢天師世家》卷二說:“張陵居陽平山修煉時,立二十四治區,造正一盟威經錄二十四品,分屬二十四治氣,督察二十四治區鬼神功吏。““籙”的含義比較廣泛,天師道認為“籙”主要分下列幾種:


一、記錄:通常指記錄有關天宮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法術的牒文。如《太上正一盟威錄》卷三所載:“太上正一上仙百鬼召錄”上面寫著種種神將、使者、功曹的名號。《隋書•經籍志》說:“籙皆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實即記錄天神的名冊。另外“籙”又指戒籙,如《登真錄》(即奉道者的名冊)等。


二、符籙(佩籙•籙像):籙和符的圖樣性質、作用很多地方表現一樣,因為“符”“籙”往往連稱。又因符籙是道教法事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地方稱符籙為“法籙”。“籙”也可以佩帶身上,用以避邪鎮妖,護身、保命,故又稱“佩籙”。《隋書•經籍志》上說:“受者必先潔齋,然後齎金環一,並諸贄幣,以見於師,師受其贄以籙授之,乃剖金環,各持其半,雲以為約,弟子得籙緘而佩之。”“籙”還有籙像,如《天師秘籙》,系用黃紙印製的一本三寸寬、一尺長的畫像,是專供燒的。據祖天師所傳,籙有保護來生延年益壽的作用、有超度亡靈免受地獄之苦的作用,也有避邪鎮魔的作用。


籙主要有四種,即:
(一)童子籙,分男女兩種,男的叫童子籙,女的叫觀音籙。是父母給子女、長輩給晚輩燒的。受籙後會受到籙中神靈的保護不會碰到妖魔邪氣,沒有疾病災難,孩子會平安健康成長。籙中神像主要有二十八宿,玉皇大帝及三十六天將,六十三位天師及妻子,三百六十應感天尊、關煞等。

(二)預修籙分男女兩種,是兒女給父母晚輩給長輩燒的,受籙後會延年益壽,吉祥平安。一般在祝賀生日或祈禱親人健康長壽時燒用。籙的內容有三十六天將、三百六十應感天尊、二十八宿及五行,東嶽大帝等。

(三)長生籙,父母給孩子燒的,其性質內容和童子籙基本一致,只是品質要求不同,籙像紙張品質高,籙像上要蓋天師府的玉印(陽平治都功印,普通用的是木刻印)。這多為達官、貴人和有錢人家所使用。

(四)拔亡籙(超拔籙),是晚輩給死去的父母或親人燒的,但也有長輩給晚輩、平輩給平輩燒的,總之是給死去的人燒的。作用是超度亡魂,使亡魂上升天堂不受地獄之苦,籙像內容主要有救苦天尊,十殿閆羅,三百六十應感天尊,二十八宿,東嶽大帝等。


籙的包裝,主要分五大卷,第一卷是玉皇大帝包括三十六天將,共六張。第二卷是東嶽大帝包括十殿閆羅十惡十善,共五張。第三卷是三百六十應感天尊,二十八宿等,共十一張。第四卷是從一代到六十三代天師及妻子的像,共六張。第五卷是四大金剛,共四張。此外在銷售籙像時又分小宗,一般通行的有三十六張為一宗,有四十三張加五行,十錦為一宗,有四十八張為一宗。七十二張全部,即包括五大卷所有的籙像內容。在售籙時有很多講究,根據受籙人的性別、年齡、性質在五大卷籙像中進行加減組合成小宗。又根據買籙人的自願,要蓋玉印的籙(天師府掌握的),還是要木刻印的籙(民間製造的),實即要高檔的還是要低檔的,再進行銷售。


籙是用刻板人工印刷的,印好曬乾後,還要用五彩顏色描繪頭部。木刻板的所有權歸張天師(據說還有石刻板、銅刻板、玉刻板等,由天師府制籙局掌握)。在六十三代張恩溥做天師時,上清鎮先後有六家制“籙”店,其中李德記、戴彩雲兩家時間最長。籙印好後,還要經天師府制籙局加蓋張天師的印(即陽平治都功印),才能裝訂出售。過去,籙大部分是運到蘇州和上海出售。駐上海售籙的是個道士叫張小山,駐蘇州售籙的叫高正庭(江西金溪人),經在蘇州調查,據“玄妙觀”的老道長反映,確有售籙店,並回憶到籙的形狀,系用龍虎山特產的龍鬚草紮起來的一捆一捆的籙像。可惜沒有保存,原來籙像未能看到。上清李德記的木刻籙像版毀于“文革”。現李德記的制籙人李水太人還在,已80多歲,經他十餘年的辛苦奔波,在幾個省市調查搜集,加上自己的回憶,已繪出《都功籙》的全部板圖,惜無資金,一時難以恢復,致天師符籙,如今尚屬空白。


三、經籙:是《道藏》的別名。據《雲笈七簽》卷四十五《明正一籙第三》說:“籙者,太上真神之籙文,九天眾聖之秘言。”張道陵修道鵠鳴山中造正一盟威經籙二十四品。經籙的名稱很多,如《太上正一三五都功經籙》、《正一盟威經籙》《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上清大洞經籙》、《五千文籙》、《洞玄籙》…...

四、籙牒:正一道徒受戒的憑證。道徒受了籙等於有了任命狀可以做法師,在神靈界既有了職務,又有了權力,根據所受籙的等級,如《隋書•經籍志》上說“其受道之法,初授《五千文籙》,次授《三洞籙》,次授《洞玄籙》,次授《上清籙》”,來行使遣神役鬼的權力。


五、醮壇的名稱:如金籙齋、黃籙齋、玉籙齋,《道門經法相承次序》說:“金籙上元,主天;黃籙,下元,主地,玉籙,中元,主人。”

根據“籙”的不同意義和性質,因之籙的功用也不同,作為“經籙”的籙,是道徒“超凡入聖”的階梯,“修證真仙”的必要途徑。《洞玄靈寶課中法》說:“籙者,戒籙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始登真。”《正一修真略儀》亦說:“世人受道經戒,佩服籙文,縱未能次第依法修行,亦已不為下鬼,輪轉不滅,與道有緣。”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墮,則可知經籙的主要目的,是在於勉勵弟子按籙上記載的法門去修行學道,故《高上大洞文昌司祿紫陽寶籙》卷上中說:“若能修持經籙中妙行法門。常令身心清淨,神氣精明,年齡既高。"


作為記錄天神名冊的“籙”,它的作用《正一修真略儀》說:“籙以檢核三界官屬,禦運元元,統握群品,鑒騭罪福,考明功過,善惡輕重,紀於間籍……,又當詔令天地萬靈隨功役使,分別仙品,眾官吏兵,億乘萬騎,仙童玉女,列職之事驅策給侍之數目。”即按照天神的旨令,檢劾三界官屬之功過,同時也按他們的職責去役使他們。道土做法事,主要依靠驅使“籙”文中的功曹官屬,方能拔度生靈,救濟困厄,所以要背熟籙文中的功曹姓名,自然界一切(包括日、月、星、山川、河泊等)均受治於我,天神保我,吏兵護我,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擾。“籙”文成為道士、法師輔正驅邪,治病救人,助國禳災的主要手段。《正一法文科戒品》說得更為清楚,“總統天地切鬼神,誅伏邪魔,斬滅妖精,征靈召氣,制禦山川,滌蕩氣穢,章奏傳驛,通傳神仙,莫先乎正一矣”因此在道門內把“籙”文視為瑰寶。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1 18: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