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二月二,龍抬頭
龍抬頭,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歲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根據民間傳說,此為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之日,也意謂著在此之後雨水會漸多。也有人認為「龍抬頭」指的是百蟲開始於初春甦醒:如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中國傳統中歷代祭祀伏羲和女媧的太昊陵廟會(又稱人祖廟會)也均於農曆二月二開始。
龍抬頭日在二月端,二月的月建為卯;“卯”是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九二在臨卦互震裡,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為生髮之大象。在農耕文化中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日作為一個祈福納祥、驅邪攘災的日子。
“龍抬頭”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人們對星辰運行的認識以及農耕文化有關。“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但成為全國性節日並出現在文獻上記載是在元代之後。“龍抬頭”相關的活動很多,但不論哪種方式,均圍繞美好的龍神信仰而展開,它是人們寄託生存希望的活動。就全國而言,由於地域不同,各地風俗也各有差異。
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曆“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由於節期重疊,南方部分地區“二月二”既有龍抬頭節習俗又有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古時為立春後第五個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為主,祭龍多在“龍飛天”的端陽。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