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所謂「隨事發心」,就是煩惱無量誓願斷(法身成就之因)、善法無量誓願修(報身成就之因)、眾生無邊誓願度(應身成就之因)、佛道無上誓願成(求證佛果之因)。
這樣一個發心,擱在一起就是成就「無上菩提」的因。
這個因果是不可思議的!正如經上所說:「發心畢竟二無別,二心先心難。
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初發心與最終成佛,兩者是無分別的,一切平等嗎!雖然是一切平等,但先發心與後成佛的那個心比起來,前者難呀!為什麼呢?
因為眾生都在迷惑顛倒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你能生起一念清淨的正信之心,是極不容易的呀!
所以說:「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不是為了救自己)「是故我禮初發心」(所以我要頂禮初發心的人)。
我們不要輕視自己,真正發了菩提心的人,我們就叫他初發心菩薩,稱菩薩了。
你要學般若,就稱學般若菩薩。你應受頂禮,給你頂禮的人都是菩薩,都是菩薩給你頂禮。
真是如此,這個心的果報,當然成佛。種菩提得菩提,雖是菩提,但華報生淨土,是先生淨土,然後成佛。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個菩提心的心量是廣大無邊的,長遠無限的,所以能感得廣大無邊的依報淨土、長遠無量的正報壽命。
這樣的一個果報,除非是發菩提心,否則不可能承當得起。這是「緣事發心」的心相。
也就是我們的「四弘誓願」,在密宗稱之為「行願菩提心」。這個發心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