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5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充滿自信的力量——喜讀劉寧山水畫新作/賈德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3-16 15:16: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充滿自信的力量——喜讀劉寧山水畫新作/賈德江

劉寧,字艮良,皈依於九華畫僧演一法師,號來兮居士。甲子年生,寒地人氏,受業於馬房畫人劉立勇先生。專修美術學於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畢業。自幼從父習畫,孜孜不輟,從未言倦棄。幸能以此為業,不求聞達,唯願執筆遊牧,丘園養素,樂哉此生。


現為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北京大楓書畫院院士,中國詩詞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創作研修班助理導師,中國佛教藝術書畫院副院長,中國職業畫家協會理事。

春夏秋冬2017年 68cmX17cmX4


如果需要為中國當代山水畫的變革尋找一位青年代表人物,那我首推女畫家劉寧。因為她的山水畫創作,不循規而在新變,不蹈矩而在獨造,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西方現代藝術觀念衝破傳統繪畫的束縛,重組和重構山水畫的形神和意趣、筆法和墨象、線條和空間的新秩序,導致一種可稱之為「融合派」的山水畫新形態的滋生,而與原發性的傳統派山水畫形態相頡頏,讓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年輕畫家的生命體驗和自我表達。我以為,真實的生命體驗和富有個性的自我表達,是藝術是否具有當代性的前提,也是能否有所創造的先決條件。

梵夜2017年 68cmX17cmX4
這種新型態山水「融合」的當代性,表現在劉寧的新近作品中,是中與西的融合,是古與今的融合,是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它包含了色彩與水墨、勾皴與潑染、構成與章法、具象與抽象、寫實與寫意多種美學旨趣的合流。顯然,劉寧不滿傳統形態山水畫的空泛、概念與淡泊,而執著地充滿熱情地在技法演練過程中尋找多種推陳出新的可能性,以創造出個人的語彙,去獲取表達的更大自由。從中我們可以體悟到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相互作用力,也可以領略到現代結構性和當代意象性的並存與親和。

日月盈昃 2017年 68cmX17cmX4


縱觀劉寧的創作經歷,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發現其創作思維的獨特性和連續性。第一階段,是求師問學階段。她在大學本科讀的是設計專業,研究生專攻的是水墨人物,畢業之後在中央電視台等機構幹了七年的舞美設計工作。經過反思與自審,她轉攻山水畫,又先後進修於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級研修班、文化部岩彩畫研修班。通過認識古人、臨仿古人,她補上了傳統筆墨這一課,也對現代材料的色彩運用不再陌生。第二階段為2016年前三年,是探索創造、初立面目的階段。他已掌握古今傳統和蒼茫濕潤的山情水境相融相合。這是傳統與造化的碰撞,也是她內秀的性格、情懷、趣味與傳統和創造的碰撞,形成了出奇布險又隨機應變的山水風貌。第三階段,是從2016年開始的,是劉寧山水畫技藝再度變化、提高、豐富的階段。這位深入理論致思並勇於實踐的畫家,把自己關在畫室里近半年時間,不分晝夜,廢畫三千,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不斷嘗試新法。她告訴我,發表在本畫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就是這段時間的收穫。可以看出,她對自己充滿了自信,筆墨間寫滿了她的思考和艱辛。

山臨靜室 2017年 136x68cm[


不可否認,這些作品都是她閉門造車的產物。其實,是她對古今山水畫傳統再審視再思辨的結果,也是她將文人寫意畫通融西方現代繪畫的嘗試過程。當然,這種「通融」不是劉寧的首創,在前輩大師劉海粟、林風眠乃至張大千等人的畫作里就有這樣的特點,但應該指出的是,這種融合卻使劉寧的山水畫有了一種特殊的品質。

這種特殊品質,既不像劉海粟那種取法西方後期印象派,而略缺熔中西繪畫於一爐的創作;也不似林風眠那種以西畫色彩斑斕取勝,而帶有中國畫風味的風景畫;更不是張大千在歐美遊歷中受抽象表現主義影響,而開創的潑墨潑彩風格。但這些大師巨匠「融合中西」的出新途徑,對她的影響是無法阻擋的。她不願意重蹈古人覆轍,也不願意在前輩的成就上依樣畫葫蘆,和大師一樣求新求變是她不變的追求。所不同的是在她作品中顯示的特質——就是在「中西融合」中強調以「中」為主;在「古今融合」中強調以「筆墨」為中心;在「藝術與生活融合」中強調以「意境」為靈魂。她依然將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照方式與價值標準當作裁決現在與未來的準繩,她堅持在此基礎上吸取能夠為傳統文人畫所接納的西畫技巧,如構成、設色、體面處理以及種種強化視覺刺激的方式,以提高中國畫的表現力。這是她反思傳統的所得,源於中國文化的厚重,也得益於她對當代有成就的名家研究,從中獲得的啟示。比如,她在漸江的作品中體會到「線」的魅力,在石濤的作品中感受到「墨」的神奇,在李可染的作品中領略到「以西潤中」的巧妙,在黃賓虹的作品中悟出了「五筆七墨」的真趣。在她所傾慕的當代畫家中,林容生以幾何形構為特色的青綠山水,姚鳴京如曲水流觴的禪意山水,薛亮的講究設色工藝性的觀念山水,等等,都影響著她的山水畫新形態的建構。劉寧正是在這東尋西找和左擁右抱的取捨中實現自己的藝術創造。

萬壑秋山 2017年 180x96cm


這些作品,基於她深入各地山川體驗生活、寫生速寫的強烈印象,後經南轅北轍的嫁接與組合,而在實境感受和意境提煉、現代手法和傳統語彙之間逐漸找到一種契合關係。它不是具體自然景觀的實寫,也不是空空如也的編造,而是心之所思、情之所寄,從「外師造化」向「中得心源」的主觀性、虛擬性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時代轉換,頗類似於西方寫實主義極盛後的印象主義崛起。它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意象綜合,一種對表現心靈的更大自由度的表達,這是對東方寫意精神新的體悟與實踐,透露出她逐漸清晰鮮明的風格圖式。

在構圖上,她引進西方的設計意識,把表現對象納入現代平面構成的格局中,多以或尖、或方、或多邊形的幾何形構依勢布局、以勢作畫,有意識地突出了「勢」與「力」這兩個最能體現山川性格的特點,比較貼切地將西畫圖式融入水墨畫的表現體系中。此外,她還減少了畫面的空白,建立了滿紙山巒樹石、光風霽月的結構樣式,滿而不塞,密而不壅,崢嶸奇崛,空靈磊落,有一種指點江山奮發千里的激情。

在筆墨上,她既強調用筆又強調用墨,更強調有效地將東方的線與西方的面融合一起,她的目標是想把傳統的筆墨結構變得更強烈,更富有視覺衝擊力。由此,她不僅將中鋒勾勒出來的線型穩健有力,且富有書法意味的多重變化。既能細筆工寫,又能亂頭粗服,一幅之內往往粗細互用、巧拙相生,輕重快慢發揮自由。隨之而來的就是想方設法用西畫的面衝擊傳統中國畫的線性結構,以便創造一個有點、線、面構成的團塊結構。她發現,水墨是十分重要的表現手段。如果說,在當代山水畫壇有的以筆勝,有的以墨勝,那麼,劉寧所追求的是筆墨兼奪。她的用墨隨機生髮,隨情就景,輔助用筆,突出意境,以追求濃淡滲化、水墨衝撞、肌理效果的無窮變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2 02: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