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禮敬」者,由心恭恭敬敬,運於身口,而遍行禮拜。
不然,謂之慢拜。身雖拜跪,口雖持名,而心則重重妄想,是名為禮拜,實則功德微少。
普賢行願,除有慢障,必起敬意,統身語意業。以身業敬者,為顯佛有天眼通故;以語業敬者,顯佛有天耳通故;以意業敬者,顯佛有他心通故。
常修禮敬,一心不亂,五體著地,深入法性,離能所相。
即說偈曰:「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阿彌陀佛影現中;我身影現彌陀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是則內佛外佛,同一實相;隨一一禮,若佛若禮,重重無盡。
上言法界即我自心,我心即法界。我欲禮敬諸佛,須先放下萬念,清清淨淨。
在一拜中,一面觀想,一面念:「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又「一心頂禮西方安樂土,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及十方法界常住諸佛。」
經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吾人心中憶佛,名為修慧;身跪口念,名為修福。
福慧雙修,則禮敬之事畢矣。普賢如是禮敬,即為普賢行願。
普賢不在外求,而在各人心中求。普賢乃眾生心中之普賢,眾生乃普賢心中之眾生。
普賢心、釋迦心、眾生心、菩薩心,無二無別;以心體同故。行普賢,願亦普賢;行非普賢,願亦非普賢。
推言之,心向諸佛如來,我心即諸佛如來;心不向諸佛如來,我心即非諸佛如來。
何以故?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普賢禮敬諸佛,是普賢行,是普賢願;我禮敬諸佛,是我行,是我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