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莊周曉夢迷蝴蝶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稱為「老莊哲學」。《齊物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
清晨,莊周一覺醒來,揉了揉睡眼,上下打量自己一番,感到有點迷茫——剛才還分明是一隻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十分輕鬆、愜意。醒來後怎麼還是莊周?他有些疑惑不解,仔細想了想,才恍然大悟:是自己做夢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自己,這個問題誰能作出回答、這個是非誰又能辨別清楚呢?這就是說,物和我是分不清的,是融為一體的。生死物我都是自然萬物的變化而已,沒有什麼根本的區別。人們沒有必要非要分出個差別,任其自然吧!把萬物看成一樣,而不去追究所以然,這就是「道」,與「道」相通,就不會有什麼煩惱。於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一個有名的命題——《齊物論》,在「莊周夢蝶」的美好意境中產生了。
「莊周夢蝶」的故事見於《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運用這一故事,來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
莊子,名周,字子休,約生於公元前369年,戰國時代宋國蒙(今蒙城)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做過漆園(蒙城縣城渦河北岸1.5公里處)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一時代。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稱為「老莊哲學」。
《齊物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齊物論》包含齊物與齊論兩個意思。講的是萬物平等,沒有差別。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後人們常常用「莊周夢蝶」來描繪人生如夢般的恍然不覺。也作為一個美麗的意向被運用在文學哲學作品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錦瑟》有:「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可謂是色彩絢爛、意象旖旎,被廣為傳唱。最是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統攝了前面朦朧恍惚的意境,委婉低回,意味無窮。宋代陸遊的「一杯罌粟蠻奴供,莊周蝴蝶兩俱空」、清代詩人黃景仁的「夢久已忘身是蝶,水清安識我非魚」等詩句,也都借用了「莊周夢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等典故。
莊子故里蒙城自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在渦河北岸漆園故址始建莊子祠。主要建築有「逍遙堂」、「夢蝶樓」、「觀魚台」等。祠竣工時,著名文學家蘇軾撰寫了《莊子祠堂記》,勒石立於祠內。元豐年間,宰相王安石觀風問俗,路過蒙城,題寫《蒙城清燕堂詩》一首:
清燕新詩得自蒙,
得吟如到此堂中。
吏無田甲當時氣,
民有莊周后世風。
詩中稱讚蒙城民風淳樸,尚存莊周后世之風。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崇尚老莊、尊奉道教的宋徽宗,追封莊子為「微秒元通真君」。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徽宗又帶領蔡京、童貫等隨從到亳州蒙城拜祭莊周,祈願道祖老莊保佑國泰民安。
今蒙城尚存漆園街,城南有莊周鄉,渦北漆園舊址設立漆園鎮。至今,蒙城民間仍流傳著「莊周夢蝶」等特別有趣的民間故事。
來源:中國亳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