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4-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3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692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道教專用之曆紀
道教與中國古代曆法的關係,源遠流長。我國古代最早的曆法,按司馬遷《史記•曆書》的記載,始於道教所崇奉的黃帝。
道教齋醮道場,所用表奏文牒等,則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不用道曆紀年也。道歷為道教專用之曆紀也。系按我國夏曆為準,用六十甲子以紀年。
推算之法,由黃帝紀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開始,例如(公元二0一四年)道歷為四七年。唐朝曾因老子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為道歷之開始,但至宋以後,則仍以黃帝紀元為用也。而道教齋醮道場,所用表奏文牒等,則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不用道曆紀年也。
道歷的算法,制訂曆法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曆元。西(公)歷的曆元是以耶穌誕生日為起算時間。但我華夏的道歷曆元比西元歷要嚴謹得多
一、道歷的曆元是與天象有關的,史書上常說:「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璧、五星聯珠、七曜齊元。」二、道歷的曆元和黃帝即位有關,據傳公元前2697年黃帝即位的那一天,正逢以上天象一起出現,那天恰逢冬至及朔旦日,所以黃帝制歷並且以那天為道歷的起算點,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
以黃帝六十甲子紀年,傳說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太乙數統宗》記載:「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天心氣運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金木水火土等五星)聯珠,皆合於子,是為上元。」。每年冬至為一年之始,朔旦為一月之始,夜半子時為一日之始,甲子日為干支記日之始。
那一天——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聯珠的時候,又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聖人即位的時刻,自然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曆法的開端了。
唐朝曾尊老子為道教教祖,曾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1300年)為道歷之開始。但宋以後,仍以黃帝紀元為用。
道歷計算方法:因公元前2697年為黃帝紀元開始,所以用公元前紀年2697年加上西元紀年。如:
西元2020年=2020+2697年 = 4717年。 既西元2020年,為道歷4717年。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