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64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道教人物—八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3-28 18:11: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人物—八仙

八仙是中國道教及中國神話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八種不同的人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晚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物,也稱為「八寶」。


八仙的由來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的不同時期一直擁有不同的涵義,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一般稱為《東遊記》),才正式定型為鐵拐李、漢鍾離(或鍾離權)、呂洞賓、張果老、何仙姑、曹國舅、韓湘子及藍采和。

南宋末年的李簡易《玉溪子丹經指要》卷首載《混元仙派圖》列舉了內丹鍾、呂一系的傳承系譜,雖不可盡信,卻不失為最早、最系統的內丹傳承史料。按該圖所列,第一代鍾離權所傳有呂洞賓、王老真人、陳朴等,其中呂洞賓最為著名。其中,鍾離權、呂洞賓、曹國舅、李鐵拐這四位道教人物都是後世「八仙」原型。

日本民間信仰也有類似的神明組合,稱為「七福神」,七福神中除了惠比須為日本固有神明之外,其餘皆為外來神明。大黑天、毘沙門天、辯財天傳自印度佛教,壽老人、福祿壽、布袋則傳自中國。由於中日兩地文化影響,加上七福神搭寶船的形象與八仙過海類似,也有學者認為七福神是由中國八仙而來。

八仙與道教,均來自人間,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間故事,之後才得道,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眾喜愛,其中有將軍、皇親國戚、乞丐、道士等等,並非生而為仙,而且都有些缺點,例如漢鍾離袒胸露乳、呂洞賓個性輕佻、鐵拐李酗酒成性等等,但他們都是道家的仙人,常常在一起。

●漢鍾離(富)鍾離權長大之後,練成了一身的好武藝;他的父親原是一位王侯,在當時很有勢力,所以,鍾離權從小就生長在富裕的家庭里,也因為父親的關係,使得他有在朝廷表現的機會。後來,更受到皇帝的重用當上了大將軍。

●呂洞賓(男)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本名岩,自號「純陽子」。

●張果老(老)鶴髮童顏,銀須飄拂,常倒騎一隻小毛驢。其原型為唐代方士張果。《明皇雜錄》卷下:「張果者,隱於恆州條山。常往來汾晉間,時人傳有長年秘術。……唐太宗、高宗屢征之不起,則天召之出山,佯死於妒女廟前。」

●韓湘子(少)是唐朝大文豪文學家韓愈的侄孫,愛吹笛子。道教音樂《天花引》,相傳為韓湘子所作。《度韓公》一事當是韓湘開始神話的故事韓若雲《韓仙傳》載:韓湘,自少學道,呂洞賓度之登仙。 湘又欲度其叔愈。會愈宴集朋僚,湘赴宴,勸愈棄官學道,呈愈詩有「解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等句, 愈斥為異端,不從。 湘 乃以徑寸葫蘆酌酒遍飲座客,又以火缶載蓮,頃刻開花,花上有字成聯云:「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愈終不悟,乃別去。韓湘子形象當由《韓仙傳》等書所載附會渲染而成。

●鐵拐李(賤)有一位已是得道仙人好朋友,為太白金星叫做老子名李耳字老聃;因為他們都希望李鐵拐能和他們一樣早日位列仙班,於是就經常上山傳授道術給李鐵拐。

●何仙姑(女)道教八仙之一。其身世有多種說法。然多傳說為何氏女最被人信任,途遇仙人,賜仙桃或仙棗食之,成仙,不知飢餓。能預知禍福,善輕身飛行。一說乃呂洞賓弟子。

●藍采和(貧)道教八仙之一。唐開元天寶時人。夏服絮衫,冬臥冰雪,常於長安市唱踏踏歌,歌詞多神仙之意。有人孩童時見過他,及至年老再見,采和顏狀如故,後於酒樓乘醉騎鶴而去。元人以此逸事,撰雜劇漢鍾離度脫藍采和。

●曹國舅(貴)相傳為宋仁宗朝之大國舅,名佾,亦作景休。曹國舅是宋朝時曹太后的弟弟,他雖然身為皇親國戚,可是卻生性淡泊,不喜歡功名利祿。平日, 他除了處理日常的政事之外,空餘的時間,就是研究史學和人生哲學,對於人生的悲歡離合看得很淡,認為一切皆是因果循環的結果。可是,他的弟弟卻和他完全不 同,不但仗勢欺人,到處吃喝嫖賭,連官吏也怕他三分,不敢說他不是。

八仙也分別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貴貧賤。也因此,一般道教宮廟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獨立設置八仙宮,而神明廟會也有八仙出現。

八仙也常出現在年畫、刺繡、瓷器、花燈及戲劇之中,相傳八仙也會定期赴西王母蟠桃會祝壽,所以「八仙祝壽」也成為民間藝術常見的的祝壽題材。民間戲曲酬神時,也經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壽》等所謂「扮仙戲」。 八仙豐富了台灣神話文化,增添了神話的神秘性。

八仙八寶

在傳統的繪畫、雕刻中,常以八仙表示吉祥,直接明示八仙八位尊神者,稱「明八仙」;以八仙之法器表示者,稱「暗八仙」。八仙每人都有一至二樣寶物或法器,一般稱為八寶,常出現於刺繡、瓷器紋飾、建築裝飾和民間藝術之中,均代表吉祥之意,而且隨場景不同而變換。其中較為通俗的八寶為:

●蒲扇(鍾離權)

●葫蘆(鐵拐李)

●花籃(藍采和)

●荷花(何仙姑)

●寶劍(呂洞賓)

●竹笛(韓湘子)

●魚鼓(張果老)

●玉板(曹國舅)


八仙過海

相傳,某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附,並定下規則,要各人憑自己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鍾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何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傲遊東侮。這就是偈後語:「八仙過海,各施各法」的由來。

八仙的舉動驚動了龍宮,東海龍王率蝦兵蟹將出海觀望,但言語間與八仙發生衝突,引起爭鬥,東海龍王乘八仙不備,將藍采和擒入龍宮。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殺,腰斬兩個龍子,蝦兵蟹將抵擋不往,紛紛敗下海去,隱伏水底。八仙則在海上往來叫戰。東海龍王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合力翻動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濤巨浪,殺奔眾仙而來。危急時刻,曹國舅的玉板大顯神通,只見他懷抱玉板頭前開路,狂濤巨浪向兩邊退避,眾仙緊隨在後,安然無恙。四海龍王見狀,急忙調動四海兵將,準備決一死戰,正在這時,恰好南海觀音菩薩經過,喝住雙方,並出面調停,直至東海龍王釋放藍采和,雙方罷戰。八位仙人拜別觀音菩薩,各持寶物,興波逐浪遨遊而去。這就是「八仙過海」的故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1 18:4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