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48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菲律賓的宗教信仰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4-9 19:15: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菲律賓的宗教信仰

菲律賓是一個多種宗教的國家,主要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和本土原始的宗教等。大多數國民(約84%)信仰基督教,少數人(約l6%)信奉伊斯蘭教、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華人多信奉佛教。

(一)基督教

菲律賓的基督教化是西方殖民主義征服的副產品。1521-1569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數次派遣遠征軍船隊入侵菲律賓群島,每次都有傳教士跟隨。殖民軍每占領一個地方,就強迫當地居民放棄原始宗教改信天主教,對不服從者即以"異教徒"罪名加以關押或處死。1569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在菲律賓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殖民主義統治,強行命令人民改信天主教,隨後西班牙天主教各大教會紛紛在菲律賓設立分會,傳播和發展天主教勢力。1571年在馬尼拉設立奧古斯工會,隨後又設立方濟各會、多明我會、里科列特和耶酥會等,它們在菲律賓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影響。天主教最初傳播時,受到伊斯蘭教的抵制,發展較慢;19世紀後半期,天主教徒開始激增,1898年已經達到650多萬人。此後,隨著民族獨立運動的高漲,菲律賓人要求組織自己的教會,反對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和羅馬天主教皇的權威,出現"菲律賓化教會運動"(又稱"政教分離運動"),要求由本地神父接管教會,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

但由於美國1901年侵入,接管當地教會,實行美國化的教會革新。此後,菲律賓的天主教徒基本上接受美國的影響,信徒人數越來越多。1914年,被看作是"上帝的最後一位信使"的費利克斯•馬納羅組織起社團,新教教會在菲律賓各地出現,如摩門教、浸禮會、衛理公會教(耶和華見證教)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教在菲律賓獲得很大的發展,新教會團由1941年的38個增加到1967年的179個,1990年增加到368個,現有教徒150餘萬,占菲律賓人口的4%左右。主要派別有基督教合一教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衛斯理會和浸禮會傳教會等。新教還擁有全國統一性的組織,如1903年成立的全國基督教聯合會,1966年成立的福音教會聯合會等。基督教在菲律賓華僑華人中也有一定影響,教徒約為10萬。其中天主教徒約9萬,神父約80名;新教徒不到1萬,擁有教會50多個。由於它們一般經濟可以自立,與美國關係較為鬆散,並派有傳教士在菲律賓國內各地和國外傳教。

天主教在菲律賓的影響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人一出生就要進行聖洗,結婚要在教堂舉行儀式,死後要在基督教的公共墓地舉行葬禮。政府、軍隊、醫院、商業大樓等重要部門的建築上,都插有基督教旗幟,定期舉行宗教儀式,重要的政治場合和國際會議要由神職人員進行說教布道。街頭傳教布道的集會隨處可見,聽眾雲集。電台、電視台要定期播放布道節目。聖周期間,首都馬尼拉與北呂宋島的不少信徒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甚至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天主教會在菲律賓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爆發一些具有激烈爭議的政治問題甚至引發社會動盪時,天主教會的立場往往能夠決定事情的走向。菲律賓著名的前樞機主教海棉•辛在任18年中,曾兩次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群眾上銜,將貪污的菲律賓總統趕下台,包括1986年推翻馬科斯和2001年推翻埃斯特拉達。2003年9月15日,海棉•辛在滿75歲時宣布退休,教皇保羅二也接受其辭職,同時委任利巴市大主教羅薩萊斯接棒。

"阿格里佩教"是菲律賓獨立的天主教會,成立於1902年,創辦者是格利高里•阿格里佩神父。該會否認羅馬天主教皇的絕對權威,要求驅逐西班牙傳教士,主張菲律賓自由獨立。在教義上否認三位一體的教義和基督的神性,並對天主教理進行有利於民族的獨立改革。在宗教禮儀方面,允許神職人員結婚,但也保留了天主教的許多傳統形式,在當時的社會中產生很大的影響,1918年該教信徒人數占全國總人口的14%。20世紀30年代以後,阿格里佩神父去世,該組織對社會的影響日益減弱,1961年,該組織與菲律賓聖公會相互結合,迅速獲得發展。該教在社會上也有重大影響,它積極參與政治活動,直接干預歷屆政治大選,被認為是重要的"團體選票"之一。現有教徒200多萬人,主要分布在呂宋島中部、西北部和棉蘭老島的北部地區。

現在,菲律賓共劃分為90個教區,兩個樞機主教掌管馬尼拉教區和宿務教區,共有120位主教、4300多名神父、7000多名修女。全國性的組織有天主教主教會議和大修道院院長聯合會。前者是菲律賓教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現任主席是羅薩萊斯。菲律賓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離"和鼓勵宗教發展的政策。教會則對政府持"積極合作"和"善意批評"態度,形成政教相互依存的關係。

(二)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1380年由阿拉伯人傳入菲律賓,後來印度尼西亞傳教士亦到菲律賓各地傳教,使其影響在馬來半島和菲律賓南部地區逐漸擴大。菲律賓伊斯蘭教徒勢力較弱,僅占全國人口5%左右,多屬於遜尼派,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的少數民族地區,教規與馬來西亞的相近。

20世紀60年代,世界伊斯蘭復興運動蓬勃興起,菲律賓南部地區穆斯林追求正統宗教社會的意願更加強烈,大部分社區建起清真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外伊斯蘭傳教士到菲律賓南部地區講習,更多的當地穆斯林到國外伊斯蘭中心朝聖或求學。他們回國後,宗教觀念更加強烈,希望加強菲律賓穆斯林和國際伊斯蘭社會的聯繫。近幾十年來,菲律賓南部地區穆斯林建立許多清真寺和宗教學校,招收大批男女學生在此學習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學習用阿拉伯語閱讀《古蘭經》。此外,菲律賓還有一些更加高級的穆斯林學院,講授伊斯蘭高級課程。

有些人認為,菲律賓的穆斯林並不重視宗教祈禱,在拉馬丹月(穆斯林新年的第九個月)也不進行嚴格的齋戒。但是他們對伊斯蘭的基本教義很尊崇,對一些宗教節日也十分看重,如齋戒月結束日、穆罕默德出生日和升天日、穆斯林新年等。他們的信仰中吸收了一些當地的元素,如供奉善惡的精靈,認為能對健康、家庭和莊稼收成產生影響。生活中還保持一些伊斯蘭教傳來之前的民族風俗,並以此辦理婚喪、出生等儀式,分布於菲律賓南部的摩洛人的婦女也比其他許多伊斯蘭社會的婦女自由得多。

(三)佛教

公元8-13世紀期間,建都在蘇門答臘的佛教大帝國"室利佛逝"(Sri-Vishay)曾將其勢力擴張到菲律賓群島,現今菲律賓土語中仍保留若干梵語,當地出土文物中就有佛像、蓮花等雕刻品,可以作為曾經有過佛教的證明。但佛教尚未在菲律賓生根,伊斯蘭教就從東面進入。l6世紀以後,西班牙和美國的長期統治,又將基督教傳入。因此,菲律賓現在的佛教與古代無關,而是由華僑從中國帶來的。信徒主要是華僑華人,總人數約5萬人,主要分布在馬尼拉、宿務等地。長久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建立起眾多佛教團體,修建30多座寺廟,創建多所學校和多種刊物,並積極參與佛教界活動,熱心國內慈善和公益事業。

(四)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外來宗教進入菲律賓之前,當地居民的一種圖騰和信仰。他們相信萬物有靈,把大自然作為崇拜偶像,崇拜鯨魚和鳥類,把一種鳥稱為神鳥,奉為偉大的創造之神。他們相信人的靈魂不死,祭拜祖先,一般用木頭、石頭甚至用金銀製成祖先偶像,稱"阿尼陀思",供奉家中。祭祀時殺雞宰豬、奉祀祖宗,然後舉行宴會,唱歌飲酒。各地民族還崇拜其部落神,如"伊迪安那爾"是他加祿人的"農業神"。原始宗教在廣大農民中影響很深,目前在山區的少數民族中仍有10多萬人信仰原始宗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0 17: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