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諦閑法師著
——民國十六年在甯波觀宗寺編——
述輯要疏緣起
釋經題
釋譯題
結前起後——序分
正說行願——正宗分
勸囑受持——流通分
述輯要疏緣起
閑於前清光緒八年冬,首聽妙法蓮華經,至法師品時,心竊慕之;本擬立願,終身奉持全經,定為日課,
頻慮經文廣多,未能每日諷誦,心頗躊躕。時同學贈以古吳石刻梵莢本普賢行願品;初展讀,至「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
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有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心竊喜之,遂決意持此品為日課,終身奉為淨土指南。此本至今,寶之若璧;光陰迅速,忽忽已四十餘年矣!
今年秋,杭州功德林經理,鍾君康侯,邀集諸同仁,組織講經會於城中菩提寺,祈請講觀音經;閑恐被機不溥,乃以病卻之,堅不肯行。
後易講是經,遂欣然允可。復慮精神不敷,挈法子炳瑞副之。開經日,聽者若雲擁,竟無插足餘地。
日常萬指圍繞,似覺津津有味,如飲醍,人皆讚歎歡喜,獲未曾有,豈非教被乘時也歟!
自信持誦,不唐捐也。講畢旅甬,一經月餘,每日持誦,覺得當時所講詞句,儼然猶在唇吻之間。
至臘月初,乃取清涼疏、圭山鈔,首尾詳閱一過,始知當日所講者,若華嶽之一塵耳。
竊惟疏太約,鈔過豐,至今又歷千餘年矣,時愈遠,而根愈鈍,人非昔比,所以久置高閣,閱者幾希。
閑為求豐約適宜,遂於十五日拈毫起草,採摭疏中精要言詞,按科疏釋,經前添以當日所講之釋題玄義。
為便初學,非敢謂以被時機也;乃命名為輯要疏。如不以人廢言,未始非供養海中之一滴也夫。時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