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8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宋仁宗派范仲淹賑災,他用錢修自己家,將米價抬高50%,百姓:真是好官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4-12 04:49: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宋仁宗派范仲淹賑災,他用錢修自己家,將米價抬高50%,百姓:真是好官

2020/04/11 來源:靜夜史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語文高考重點的考試題目之一,記得圈起來,要考的!

大家認識范仲淹,主要是因為他寫的詩詞文章太多了,他寫寫,咱們背背,就這樣我們認識了他,他並不認識咱們。



范仲淹是個文人,詩詞文章,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武將,戍守西北,抵禦西夏,維護了宋朝的穩定。

總之一句話,范仲淹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文能寫紅一座樓,武能鎮住一個國,可謂真守護神,大宋的「守護神」!


范仲淹不是一個只會空談的文人,他是一個實幹興邦的文人。

據《宋史》記載,宋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吳州爆發饑荒,百姓浮屍遍野,宋仁宗便派遣范仲淹去賑災。

按照傳統的模式來辦,范仲淹到吳州之後應該先安撫百姓,讓他們不要驚慌,朝廷不會讓百姓挨餓的,然後在發放糧食,發放賑災款。

可是范仲淹到了吳州之後,沒有幹這些事情,反而是拿著錢給自己的官府修繕一下,給自己的家修繕一下,把賑災款當成了自己腰包裡面的錢。




范仲淹還跑到寺廟裡面,對方丈說現在勞動力廉價,正是修房子蓋房子的時候,你看我都在修,省了好多錢。

方丈看看自己破落的院子,以及掉了漆的佛像,又想想了范仲淹說的話,他覺得范仲淹說的對,此時不修更待何時,能省不少錢呢!

吳州是個佛教文化影響深遠的地方,人人禮佛,人人信佛,因此當地的寺院很有多。

一家寺院開始修繕之後,其他寺院也開始修繕。吳州百姓沒有飯吃,還在挨餓呢,范仲淹是怎麼解決呢?




范仲淹找到當地的米商,讓他們將米價抬高50%,高價賣米。米商聽到之後都驚呆了,他這是來賑災的嗎?

商人嘛,自然是賣的價格越高,他們越高興,既然范仲淹都讓他們賣高價米了,米商自然也是有恃無恐,米價提高了。

范仲淹的種種行為惹得吳州百姓憤怒和怨言,將賑災款拿來給自己修房子就不說了,還攛掇著米商提高米價,這究竟是何居心,唯恐天下不亂?


范仲淹的一言一行,朝廷也是有人看著的,一時之間彈劾范仲淹的奏章向雪花一樣飄向了宋仁宗的書案上。宋仁宗也不理解范仲淹為啥這樣干,就質問他。

范仲淹趕緊寫了一道奏摺,說明自己的意圖。范仲淹讓寺廟修繕,是為了讓災民有活干,有了勞動就有了勞動報酬,他們的生活就能改善了。



寺廟修繕之後,會有很多人前來禮佛,這樣就能帶動一些經濟的發展,讓吳州百姓有一些收入。


之所以抬高米價,是為了吸引那些不良的米商,他們知道吳州米價貴,肯定會來吳州賣米。

等到他們來到吳州之後,范仲淹不讓百姓買米,這樣米商的米就賣不出去,損失的是他們。

米商肯定不想損失,因此只能以低價米出售,掙一點是一點,總比賠了要好。

就這樣,吳州的災情很快就解決了,百姓們吃到了糧食,重新回到原來的生活,都稱讚范仲淹是個好官!





參考文獻:《宋史》、《範文正集》、《宋明臣言行錄》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3 19:2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