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首句徵。意謂,何以益眾生,而成菩提之智?大似與他食,而自己空口飽,有是理乎?
若諸下,釋意幽隱,宜更揭示。前文云:大悲益生,成就佛智。
今文云:大悲益生,成就菩提。但似結前義,不似通難。今當再出經意,令其顯然。
意云:夫欲智慧圓滿成就者,必須自他無異,物我同如;見一切眾生,皆是我心所現。
故益他,即是益我;生圓,我智方圓。乃牒前語,生起義勢,故云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即能成就菩提也。
丑三 反結成
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此一節交,宜以兩種釋法:一、對緣釋,二、觀心釋。對緣者,前文云因於眾生,而起大悲,乃至成正覺,正此文之註腳。
觀心者,又有二意:一、攀緣妄想,即是眾生。妄即不覺,覺即無妄。無妄,合於本覺,名為成佛。
二、思惟觀察法義,此心念念生起,亦是眾生。因此心,念念推察,方見正理;成智,方證菩提,故云爾也。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