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
- 最後登錄
- 2024-1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3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62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楞嚴經淺釋74
佛有三種佛性,正因的理性,有了因的慧性,有緣因的善性, 我們都有。為什麼我們不能成佛?出發點錯誤了,叫作顛倒。怎麼個錯法?以為這個身體是我,認為這個心是我,以為這個身心合在一起就叫作我,以為五蘊就是我。
其實五蘊都是假的,色受想行識,色就是四大,地水火風是有形有相的,造就這個身體,這個東西是假的。 受想行識是心法 ,受就是前面的眼耳鼻舌身, 想 就是第六識意識,它管分別。行 就是第七識末那識,識呢 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受想行識都是心理的東西,一個身法,一個心法兩者合起來,我們當他是一個我。我們早已分析過很多次,身也不是我, 心也不是我, 都是假的。什麼叫假的呢? 無常的,剎那剎那的變化,是個因果法,是一個短暫性的存在。是一個沒有自性、沒有本體的,沒有一個念頭你能夠抓得住,沒有哪一個時刻的我是真實的。所以你以這個身是我就錯了,這個身體有生有死 ,這個不叫作我,真我沒死啊,真我不生不滅。
所謂自性,也可以稱為佛性,覺性,它分開有六種不同的作用,其實都是一樣東西。見性、聞性、嗅性、嚐性、覺性、知性,一即是六,六即是一。六祖壇經裡常常講見性,就見這個性。見這個本性,見這個自性,見這個佛性。釋迦牟尼佛由見性,夜睹明星成道,觀世音菩薩由聞性悟道,其他二十四位聖人,都各自由不同的管道開悟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