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心性理體不拘四句,也不在百句中。說有,增益過;無,損減過;亦有亦無,戲論過;非有非無,相違過。
用四句說,皆有過,百句說也不對,理甚深妙,語言文字無從表達,唯親證始知。
如生盲者,不識諸色,怎麼形容,也弄不懂,如白色,喻如白壁,便以硬為白,喻如雪,則以冷為白,白鳥喻之,
手摸羽手,不小心,噗一聲,飛走了,又誤以為飛是白,越說越糊塗,初學凡夫,深理說多,徒增困擾,真心理體萬古常新,亙古如是。
凡夫一向以妄為真,認賊作子,今學佛,要捨妄歸真;念佛求無量壽,就是求真心的無量壽,尋回本具之理體。
「方」,就相得名,常遍為義。「常」約時間論、豎窮三際。
「遍」約空間說,橫遍十方。台宗謂之性量,心之量豎窮橫遍,具諸功德,起信論謂之相大。
「廣」,從用得名,包博為義。約性具說。心性本具十法界,六凡四聖,不出心外。
有人畫十法界圖,中間心字,周圍十法界,佛最上,地獄最下,實際上是心包十法界,非十法界包心,十法界不離當下一念心,故華嚴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