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印度的古代宗教
印度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可與中國文化媲美。印度文化源自西北,印度民族以安利安族為主要部分。他們的古代宗教可以分為三種:
一、婆羅門教。婆羅門(Bhiahma) 是印度四種階級的一種,也可說是僧侶。他們專管宗教祭祀儀式及傳誦吠陀聖典。在吠陀大典之中所奉的神很多,如日神、水神、火神等。因為古代文化不開明,故所信奉都是自然神,這些神教也叫多神教。這種婆羅門教,所誦的贊天神的詩歌,很有一種自然活潑的姿態。它們本是一種國民宗教教育,離了這些吠陀贊誦就沒有教育文化可言,離了祭祀,歌贊天神也沒有宗教可言。所以信神在上古的國民生活中有著偉大的感化力。
二、佛教。佛陀生於印度,約與老子、孔子、伯拉圖、蘇格拉底等同時代。佛教(Buddhi.m) 產生於婆羅門教衰敗與六派哲學盛行的當兒。佛教主張多神、無我、平等、慈悲,針對著婆羅門教和各派哲學,所以,歷史上說佛陀是反吠陀神教與反婆羅門教的新宗教,有人也說佛陀是社會革命者。佛教對於宇宙觀和人生觀作一種新的看法:佛教的宇宙觀是「因緣所生」,「緣起性空」。佛教的人生觀是「業感緣起」,「因果輪迴」。由於這個理論揭發了一向迷信「神」「我」和「階級」制度的不合理。所以佛教在印度文化思想上是劃時代的產物。可是,佛教自十一二世紀以後,就絕跡於印度而普遍行於亞洲各部。
三、耆那教(Jajnsm)。這派的教主名為大雄。他和佛陀同時,他的教義有好些和佛教相同。他們共同反對吠陀,反對婆羅門的祭祀主義和階級制度。但是不像佛教那樣徹底。耆那教和佛教都採取印度教的厭世思想,而耆那教的厭世行為來得更深。耆那教最重要的教條是「不殺生」;其哲學思想是主張一種「命」與「非命」的二元定命論。其出家僧的生活著重苦行。在古時盛行於西北印度和南印度,現在北印度仍還盛行,但無任何勢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