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判刑分寸如何拿捏 看古人的智慧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5-25 18:14: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判刑分寸如何拿捏 看古人的智慧

耿定向(1524年—1597年),明朝大臣兼理學家,官至戶部尚書,掌管天下財賦。耿定向在南京任職時,處理過一個案子:一名凶惡的僧人無端辱罵一名書生,受到羞辱的書生一狀告到官府。

耿定向交給下屬去處理,還沒開審,那名惡僧就逃走了。耿定向的意思,就趁此算是把這個和尚驅逐,不准他再在本地寺內入籍,就可以了。

在明代,僧人出家後,官府要發給僧尼度牒,以證明他們的合法身分。凡是領有度牒的僧人,可以免繳丁錢,也不用擔負徭役。僧人如果犯法,就要追繳度牒,將其遣回。

明代紙道教度牒,1962年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吳會明墓出土,上海博物館藏。(貓貓的日記本/Wikimedia Commons)
但是提告的書生心有不甘,一定要抓住惡僧,讓他帶上枷鎖才行。耿定向勸這個書生說:「我們讀書人的良知是何等廣博高尚,為什麼要受到一個無賴和尚的攪擾呢?」

書生退下來後,對人們說:「難道懲治惡僧,就不是良知嗎?」

有人將他的話轉告給耿定向,耿定向說:「這句話說得很對。我之所以如此謹慎量刑,是經過三層考慮:

第一、立志修學的人,應當有這樣的氣度:受到冒犯不去計較;遭受困厄、橫逆也不畏懼艱難,否則就與一般人無異了,這是珍惜維護名譽的考慮;

第二、司法用刑,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像這樣的情況按法律還不至判處枷刑,這是出於遵守法律的考慮。

第三、聽說這個和尚很凶惡,我擔心判處枷刑會激起意想不到的禍端,所以不願意從重治罪,這又是出自權衡利害的考慮。

我就是這樣本著良知反覆斟酌的。」

耿定向說:「立志修學的人,應當有受到冒犯不去計較,遭受困厄、橫逆也不畏懼艱難的氣度。」圖為穿著公服的明代官員。(公有領域)
後來禮部尚書姜宗伯為了庇護自己私交親密的人,判案不公,引起眾人非議。此外,承恩寺有個僧人,因犯下過錯,被禮部施以枷刑,竟然致死,結果構成大訟案。

耿定向聽到這些事,對李士龍說:「以前我本著良知,再三反覆考慮,決定不從重懲治惡僧的做法不是更妥當嗎?」

事據《智囊.通簡》卷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2 17: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