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
- 最後登錄
- 2024-1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3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62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隨縁法語十八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佛教徒有在家及出家四眾,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修行方法,在家人有在家人的修行方法,不修行就枉費我們一生,白來世上走一遭。三界如火宅,你至少要為來生幸福修行。怎麼樣修行呢?最重要先把自己內心歸零,不要一直陷在煩惱的漩渦,要調整自己的心。
佛法講覺悟,徹底解決問題,必須要向裡面開啟智慧。所以說「六字洪名繫心中,聲聲喚出主人翁。」每個人內心中都有一尊佛,像 夢參老和尚說的,你就是毗盧遮那佛。十六觀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主人翁就是自性佛,我們念阿彌陀佛,要念出聲。聲音出來後,讓自己的身心一致。都攝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繫在這句佛號上,自性佛聽你在念他,他就出來了。
對於「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蕅益大師講得很透徹:「蓋言作佛,不言是佛,則謂佛非固有,何異權乘。但言是佛,不言作佛,則謂佛非修證,何殊魔外。」所以十六觀經這兩句,必須同時使用,不能只用一半。如果只說作佛,而不知一心本自具足,不假外求之理,則屬於權乘,還是不究竟。如果說是心是佛,我本來就是佛,何勞修證,則錯謬大矣。佛出來就有光明,就有智慧,有智慧就少煩惱。
佛光普照,像太陽光,不是微弱的燈光。當佛光出現的時候,一切煩惱消除,所以把心中的佛請出來。能掃除黑暗,黑暗就是無明煩惱。
煩惱來自我們的內心,見到環境產生的煩惱叫見惑,我們心理思維觀念、起心動念產生的煩惱叫思惑。有智慧,煩惱就能夠消除,更不會賸餘在那邊,這是基本解決之道。那麼修行怎麼修呢?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修,所謂從六根起修,我們見到境界,不要產生煩惱,聽到聲音不要產生煩惱,別人罵你、侮辱你,都是一種聲音,那麼忍辱呢?要三輪體空,內無能忍的我,外無所忍的人,中無所忍的相,稱之為三輪體空。能夠做到這樣子,才是真正帶著智慧來修行,這是非常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