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若以佛法解釋大方廣三個字,則大字是指心性的本體,法爾天然,離過絕非,清淨無染,是佛所證的法身德;
心性之相,量周沙界,豎窮橫遍,無所不在,是佛所證的般若德;心性之用,具足萬法,潛興密應,妙用無窮,是佛所證的解脫德。
可知大方廣三字,在眾生的立場說:是指眾生本具真如自性的體相用三大;在佛果說:是佛所證的法身,
般若,解脫三德;若在修證方面說:則方廣是如來十二分教之一,代表大乘經典。菩薩秉佛大乘的教法,
理解本具的理性,集廣大的願行,證廣大的佛果。教、理、行、果,能行所行,能證所證,無不極其廣大,因名大方廣。
太虛大師說:大方廣是八地以上的菩薩及佛所證的心境。因為八地以下的菩薩,根本智及後得智都未能同時現前,
雖方廣而不名大;八地菩薩,雖然能夠二智同時顯現,事理雙證,但仍然限於妙觀察智;必須八地以上的菩薩,
乃至佛果,始能鏡智圓明,證理究竟,若性若相,無不周遍。以其盡法相之量,因名方廣;以其同時即為法性之體,
因而名大。此經是以菩薩極地之普賢行願,顯毘盧如來之圓滿果海,所詮正是由圓因所顯圓果之大方廣法,因此,立名:「大方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