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9-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19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936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唐盛世的公主,公然挑釁禮法,何以把婚外情演變成謀反
2020/07/06 來源:小俗事
古代婚姻制度
在我國古代自西周起婚姻制度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像如今社會提倡的婚姻自由,戀愛自由。在中國古代女子未出嫁之前是不允許隨便在外拋頭露面的,再加上古代女性婚姻一般是家族用於籠絡或鞏固關係,就算是富貴人家的子女也不例外。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
那麼在古代史中地位最高的公主是否有權力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情郎呢?答案是不能。就好比唐太宗時期的大唐處於「貞觀之治」的強盛,可公主依然不能自己選擇另一半,有一個甚至違背禮法搞出了婚外情,被破壞後還想謀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高陽公主的婚外情
這事還要唐初太宗晚期說起,高陽受太宗偏愛,甚至還為她挑選了房玄齡之子房遺愛做夫婿,在兩人成親後,更是一路扶持房遺愛升官加薪。
「初,主(高陽公主)有寵於太宗,故遺愛特承恩遇,與諸主婿禮秩絕異。」 —《舊唐書》
在當時全國各地穩定發展,一片欣欣向榮。直到有一天長安城裡負責治安的府兵抓住了一個小偷並沒收了的贓物,髒物里有一個玉枕立即引起了官員的注意,枕頭以金絲包裹著,並用暖玉鑲框,框架上布滿珠寶用於裝飾,看起來並不像民間之物。
經過審訊得知,這個豪華的枕頭是小偷從弘福寺辯機和尚的禪房偷來的,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譁然,一個寶貴的玉枕出現在一個和尚房裡,實在是誕妄不經。
事出反常,引起各方的注意力,在官府經過一番徹查,玉枕的來歷很快就有的結果。這個名為金寶神枕的珍貴之物,是當朝太宗之女高陽贈送給辯機的,官員不敢妄自徹查。只能層層上報,在太宗命人徹查後得知原來早在幾年前,高陽就和辯機有了私情,高陽在一次打獵途中結識了辯機,兩人隨即發生了不可告人的關係。
悲劇收場
據《資治通鑑》記載,太宗知道後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抓捕辯機將其腰斬於鬧市。後代的刑罰很多最直接的就是砍頭,其他殘忍的數不勝數,而腰斬恰好是最慘的其中一個。從書中描述得知,劊子在行刑時手握巨斧將犯人從腰部砍下斷成兩截,而犯人並不會馬上死去,而後劇痛之後才亡。
雖說辯機和尚是跟皇女私通,罪加一等,但也罪不至死。因為在貞觀之治時期,盛行寬法的親民政策,根據唐朝的律法規定,私通者最多就坐幾年牢。可高陽入宮祈求父親希望放過辯機。見高陽依然不知懺悔,李世民一惱火又下令把她身邊知情不報的侍女們一併賜死了。
在幾本史籍中都有記載。辯機和尚死後不到半年,太宗就因病逝世,高陽的哥哥李治上位史稱唐高宗。據《資治通鑑》記載,在太宗逝世期間,高陽對父親的恨意之深甚至到了父親出殯都未流露出任何悲傷神色的地步。
會御史劾盜,得浮屠辯機寶枕,雲主所賜。主與辯機私通,餉遺億計,更以二女子侍遺愛。太宗怒,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餘人;主益怨望,太宗崩,無戚容。—《資治通鑑》
爭奪爵位
在辯機死後,高陽也越加肆無忌憚,或許是為了報復父親,她不僅與和尚搞曖昧還與道士李晃等人關係親密,變的越發墮落。
自古以來子承父業,長兄為父,祖宗的禮法。高陽不甘心意圖讓房遺愛和房遺直爭奪房玄齡傳下的爵位。兩家人三天兩頭就往宮裡喋喋不休的向高宗討說法。
高宗被這兩家人的瑣事煩了兩年的時間,纏得實在受不了,一惱火直接把房遺愛貶到湖北,把房遺直貶到山西,並打算把這兩兄弟轟出長安後,再也不許進長安。高陽本想只是想和房遺直爭奪爵位,誰知卻換來了外貶的結果,高陽越想越氣,決定趁房家人外放前,再陰房遺直一把。
「非禮案」
一天高陽哭哭啼啼跑到高宗面前告狀,說房遺直非禮她,高宗一看就看出這是一場誣告,可畢竟要給妹妹一個交代,所以第二天上朝就決定安排人查案,結果長孫無忌冒了出來,說願意負責將此案徹查,當時朝臣都覺得不可思議,畢竟長孫無忌一個宰輔大臣要管這雞毛蒜皮的小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誣告,畢竟高陽平日的行為被眾人看在眼裡。
「主既驕恣,謀黜遺直而奪其封爵,永徽中誣告遺直無禮於己。」 《房玄齡傳》
非禮變謀反
可是等長孫無忌的查案結果出來,卻引起了一場驚濤駭浪,一場非禮案竟演變為了謀反大罪,據《資治通鑑》記載經長孫無忌查證後審理,查明高陽和駙馬意圖與荊王李元景謀反。在長孫無忌呈上的卷宗中寫下了不少涉案人員的名單、職位。不僅是高陽還有巴陵兩位公主,還有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甚至吳王蜀王高宗的幾個兄弟均涉其中。
高宗震怒,高陽此次再也不能任性了,涉案大臣包括幾個王爺和高陽、巴陵兩位公主全部賜死。
「丙子,新除房州刺史、駙馬都尉房遺愛,司徒、秦州刺史、荊王元景,司空、安州刺史、吳王恪,寧州刺史、駙馬都尉薛萬徹,嵐州刺史、駙馬都尉柴令武謀反。 二月乙酉,遺愛、萬徹、令武等並伏誅;元景、恪、巴陵高陽公主並賜死。」 — 《高宗本紀》
在所有史書上只寫明正月查清此案,二月高宗就將涉案人員全部處死了,過程並無詳細記錄,後事也只留待後人說了。
定論
圖註:相親
其實這種婚姻制度在幾千年的時間裡也驗證了它存在的道理,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父母都是過來人,成長閱歷肯定是比較成熟的了,給子女肯定是要挑最好的;而壞的一面則是一般父母挑選的另一半,一般未成親時都是很少見面的,都互相不了解,不像如今社會可以讓我們談七年八年的戀愛再結婚。如果成親後又遇上了喜歡的人會怎麼,那就會像高陽公主一樣成為一場悲劇。
參考資料:《高宗本紀》、《房玄齡傳》、《資治通鑑》、《舊唐書》、《孟子·滕文公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