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非有想非無想」,亦名非想非非想,是指無色界第四非非想處天的眾生,屬於三界之頂,又名有頂天。生此天時,已無下界眾生粗亂的思想,亦無煩惱。
外道迷此以為是解脫涅槃,因為仍然有微細識心存在,實非無想,佛悟知其仍有生死,未得解脫。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是說明能隨順眾生的心。「如是等類」。
指前文所說:「所有眾生,種種差別」,包括三界六道中,一切四生五類。此等眾生,無論生處、住處、色身、形狀、相貌、壽命、種族、名號、心性、知見、思想、欲樂、意行,甚至衣服,飲食,居住環境等皆不同,彼此互異。
故言:「如是等類」。「我」,是普賢及修學普賢行願的行者,「彼」,指四生五類種種生類。「轉」是內起觀智,外行方便。
「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是說明於彼隨順而轉的行動與心態。
菩薩隨順眾生不同的根性,不同的需要,給予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對於需要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的人,或需要財物供養、法供養,或需要供給差使,
執役服勞的人,無不滿足對方所求,實行財法二施,不但心無吝嗇,而且內心恭敬,如供養父母師長,甚至如供養承事出世聖人。
阿羅漢,是出世四聖之一,「乃至」二字,是超略之詞,於其中間超略辟支佛及菩薩,辟支佛、阿羅漢是人間福田,理應供養,佛及菩薩,
是人間明燈,苦海慈航,更應供養承事。今普賢行願,恆順眾生各種根性,各種愛好,而給予種種承事供養,等「如敬父母,如事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即是以平等心,恆順眾生。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