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十方諸佛,自初發心直至成佛,無不悲智雙運,由智照知,生佛體同,聖凡無二,理性平等。
是以眾生,是諸佛心中的眾生,眾生之苦,等如諸佛之苦。因此運無緣大慈,興同體大悲,恆思救濟,平等拔一切眾生苦,與一切眾生樂,所以十方如來,無不以大悲心為自體。
「因於眾生,而起大悲」,諸佛之所以興慈運悲,主要原因是愍念眾生苦,楞嚴經言:「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無差別,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諸佛如來因為憐憫眾生迷失真性,「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於是興慈運悲,恆思救濟,故言:「因於眾生而起大悲」。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菩薩因大悲心,觀眾生苦,而激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希望學佛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徹底拔除眾生之苦,與眾生之樂,故言:「因於大悲,發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菩薩因同情悲愍一切眾生而發菩提心,上求下化,廣修六度四攝,積極饒益眾生,故能於利他的行為中,成就自利的功德,當二利究竟,福慧具足時,便可以成等正覺,故言:「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此引用譬喻,說明恆順眾生的利益。曠野,指空曠荒蕪無人居住之郊野;沙是細沙,磧是小石,於曠野細沙小石之間,有一棵很大的樹王,若缺乏水,無論樹身多大,終會枯死。今其根得水滋潤,所以「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此是以法合喻。十法界眾生,除諸佛及法身大士,其餘權教菩薩,及二乘聖眾,與六道凡夫,皆有生死。凡夫為分段生死所縛,二乘為變易生死所惱,曠劫受苦,無由出離,故言:「生死曠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