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此是回因向果,亦是回向菩提。菩薩將所修功德,回向無上菩提,更願擔當一切眾生,由惡業所感的一切極重苦果。因為一切眾生,自無始來,從迷積迷,所作惡業,感報三塗,極重苦果,無由出離,今菩薩願將自己所修功德,分予眾生,甚至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彼眾生,因菩薩功德,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之樂。
或問因果定律,自作自受,菩薩如何能代眾生受苦?又既然眾多菩薩,皆願代一切眾生受苦,因何一切眾生,仍然沉溺苦海,求出無由?澄觀國師以七義釋之。
一起大悲心:菩薩因觀眾生苦,生大悲心,願處惡道,為說正法,令彼解脫,是名代受。
二修苦行:菩薩為利益眾生,而修種種苦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名代受。
三留微惑:菩薩成就自利,斷惑証真,但為救度眾生,留惑潤生,受有苦之身,恆居六道,攝化有情,是名代受。
四自捨命:菩薩若見眾生,造無間罪,當受大苦,如無其他方便,止其惡行,唯斷其命,令息惡因,免墮地獄受苦,寧可自負,殺業惡因,及接受墮落惡道之苦果,是名代受。
報恩經說:「菩薩知恩報恩,修大方便,利益眾生,應識隨宜,顯示方便。過去無畏王,如來滅後,正法之中,有婆羅門子,
聰明黠慧,受持五戒,受持正法,因有緣事,遠行餘國,五百人伴,前至險路,五百群賊具欲劫行伴,其中一人,先與婆羅門子親善,
先來告語,於初夜時賊發,汝密捨去,勿令伴知,婆羅門子聞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告語伴,懼畏諸伴害此一人,
伴墮惡道;若默然者,賊當害伴,賊墮惡道。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斷此賊命,三惡道報,是我所宜。眾伴皆言,卿是勝人,云何作惡,婆羅門子,具說上事,諸伴發菩提心,群賊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