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3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內丹略談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穀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中華氣功修煉術源遠流長,氣功通過內煉精氣,修煉內丹的理論思想與中醫思想不謀而合,經過丹能在經絡裡的不斷疏通,從而達到“經絡全通、百骸俱暖”高品質生活狀態,其修煉步驟是“煉己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 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于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可見遠古時期,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修煉金丹大道了。
隨著南北隋唐老莊與佛教融合所產生的本土禪宗大行其道。為此自宋代張伯端對道教弊端改革。其《悟真篇》指出當時魏晉道教法術眾多:“如煉五芽之氣,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納清吐濁,念經持咒,噀水叱符,叩齒集神,休妻絕糧,存神閉息,運眉間之思,補腦還精,習房中之術,以至煉金石草木之類。”然而效果卻是“于修身之道率多滅裂,故施力雖多,而求效莫驗。”而性命雙修的內丹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
內丹修行就是積聚能量疏通自身經絡,練功時間越長,正氣越多,病、邪、穢氣等不乾淨氣態自然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從而內氣充盈,病氣無存,達到神清氣爽的精神狀態,繼續修行能量互相感應形成人體生物場,尤其是練功時候這個生物場會無限制擴大,與宇宙不斷重疊,直至合一, 這就是道家內丹說的天人合一,此時念的咒語會跟波一樣隨時來影響宇宙,這時人處在自身的生物場中無比的舒服愉悅,身心達到極好的調整。
內丹亦稱“還丹”、“金丹”、“內金丹”、“大丹”,為道教重要的煉養方術。內丹是指在人體內煉成的長生不死藥,其所需原料精、氣、神,亦用外丹術語喻稱鉛汞,其煉製過程亦如外丹之經七返九還而複歸本初之道,故亦稱還丹、金丹。張伯端《金丹四百字》雲:“以火(喻神)煉金(喻氣),返本還源,謂之金丹也。”內丹煉養之道,淵源於先秦以來稷下黃老道家的精氣、行氣、守一等術,是此類方術在實踐和宗教化過程中發展成熟的產物。
「七竅相通」,是用來形容悟道後,感官可以互用,甚至不用感官而能知能見外 界事物。這種悟後的體驗,在先秦典籍中也有類似之記載。《列子•黃帝篇》,敘述 列子學道九年後之悟道境界,耳目口鼻無不同,與此經所說者相似,文云:「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 一眄而已。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 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並席而坐。九年之後, 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 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而後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 ,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幹殼,竟不知 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又,《列子•仲尼篇》載亢倉子悟道後,也有類似的境界,而所述悟道次第,更 與內丹修煉次第,有驚人的巧合,今錄於下:「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魯侯聞之大驚,使上卿厚禮而致之。亢倉子應聘而至,魯侯卑辭請問之。亢倉子曰:『傳之者妄,我能視聽 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魯侯曰:『此增異矣。其道奈何?寡人終願聞之。』 亢倉子曰:『我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 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內,來幹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 所覺,心腹六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文中亢倉子所言之「體合於心,心合於氣」,頗似內丹修煉之「煉精化氣」階段 ;「氣合於神」,則似內丹家之「煉氣化神」;「神合於無」,則為煉內丹所說之「 煉神還虛」先秦時期的《列子》與唐宋後的內丹書,年代相隔懸遠,而所述修道次第,則若合符節。
來源:道站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