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奇故事] 寫水滸的施耐庵是一個文弱書生?劉伯溫:陛下,此人才學勝臣十倍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8-3 01:24: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寫水滸的施耐庵是一個文弱書生?劉伯溫:陛下,此人才學勝臣十倍

2020/08/02 來源:博野史說
春秋時期的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貴族壟斷教育的年代,推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門下弟子足有三千多人,其中最為賢能的72個人被稱為「七十二賢」。

在這72個人中,曾子、顏回等人最為出名,而被稱為施子的施之常則相對有些低調,不過在一千多年以後,施之常的後人施耐庵卻是大大的有名,知名度甚至比曾子的後裔曾國藩更高。




曾國藩的知名度之所以很高,是因為他在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中取得了勝利,而施耐庵雖然也參加了很多的軍事活動,但卻並沒有取得如曾國藩那樣令人目眩的勝利,他之所以有一些知名度,全憑他寫了一本名為《水滸傳》的小說。



元貞二年(1296年),施耐庵出生在蘇州城外的施家巷,父母給取的名字是施彥端,至於「耐庵」本是他成年後給自己房子取的名。

關於施耐庵這個名字還有個故事,說施耐庵去寺廟遊玩時,看到寺廟中老和尚所用的木魚,凹陷的痕跡非常明顯,便好奇地問起緣由,知道那是老和尚在木魚上敲了一輩子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很受震撼,認為自己寫書做學問,也需要學習老和尚那種敲木魚的精神。




於是施耐庵在房子上寫了「耐庵」兩個字,以此來提醒自己要有和尚那樣敲木魚那樣的耐心,結果人們因此都叫他「耐庵先生」,施耐庵慢慢也就覺得這個名字還不錯,索性直接改名為施耐庵了。

當然,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一切都離年幼的施耐庵十分遙遠,這個時候元朝建立僅僅25年,遠未呈現出末日氣象,年輕的施耐庵也不覺得自己長大後會走上造反的道路,最後卻憑藉著寫小說這一有些「不務正業」的舉動而名垂青史。


作為當年孔門七十二賢之施之常的後裔,施家保留了聖人門風,十分重視學習,施耐庵從小由父親進行啟蒙教育,到十三歲時正式進入季氏私塾讀書,自幼才氣過人,到十九歲的時候已經考中了秀才,並且於那年同季氏私塾家的女兒結婚,學業愛情雙豐收。



當然,古代的科舉難度很大,歷史上有過很多才華橫溢,但卻耗盡半生才考中進士的人,比如說寫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孟郊,考中進士時已經46歲;還有一些終其一生都沒有考中進士的人,比如說寫下《聊齋志異》的蒲松齡,落榜後造反拉開唐朝覆滅大幕的黃巢等等。


施耐庵雖然自幼就才華橫溢,但是科舉考試並不僅僅看才華,有時候運氣也很重要,而他的運氣看上去有點不太好,因此儘管19歲就已經考中了秀才,但是直到36歲才考中進士。

有意思的是,科舉界有個說法叫做「考得早不如考得好」,最典型的就是清朝的李文安,他考了好多年進士都沒有考上,等終於考上時已年近四十。但與他同屆考上的還有曾國藩,因此與曾國藩結下了交情,後來讓自己兒子拜在曾國藩門下,在朝廷上升遷極其快速,他兒子便是後來的李鴻章。



施耐庵在一定程度上與李文安的處境有些相似,他考了好多年進士都沒有考上,但跟他同屆考上的還有23歲的劉伯溫。


現在人們喜歡說同學會、校友會,講起自己是哪個學校哪一屆的彼此就會很親切,而古代的科舉最看重並非同時學習的同學,而是同一年考上的同學,這同一批考上的人就算是那個主考官的門生,他們在一定意義上也就算是同門,稱為「同年之誼」。

考生在中進士之前以及之後,都會在京城待上一段時間,這個時間裡同一年參加科舉的人,也就會共同交流,彼此對一些學問時事的看法,劉伯溫就是在這個時候與施耐庵暢談天下大勢,對各自的才能都十分佩服。



考中進士以後就能夠做官,施耐庵在錢塘當了三年的官,但他眼看著元朝那個腐敗的官場,心中十分失望。明明發自內心地想要幫助一些老百姓,但卻由於官場掣肘而無法做到,失望的施耐庵最終離開了官場,辭去官職回到家鄉,過了一段時間隱居教書的生活。




這個經歷與劉伯溫也很像,劉伯溫在江西高安當了五年的縣丞,費心費力地為百姓們做實事,得到了百姓們的讚譽,但卻得罪了很多的地方豪紳,被多次陷害,最終心灰意冷辭職回鄉教書。

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私鹽販子張士誠在白駒場附近糾集同夥,舉起了抗元的大旗,開始進行轟轟烈烈的抗元運動。在白駒場附近隱居的施耐庵,也很快參加了張士誠的抗元大軍,成為了張士誠的軍師,在張士誠的軍事活動中多次出謀劃策。




然而張士誠這人格局有點小,只想沉迷享樂,對施耐庵的很多良好建議都不聽取,最終兵敗如山倒,後來更是不顧施耐庵的苦諫,硬是投降了元朝,施耐庵因此對張士誠也心灰意冷,離開了張士誠的大軍,回到家鄉蘇州隱居。

不過由於當時兵荒馬亂,蘇州也並不怎麼安全,於是施耐庵在好友顧逖的幫助下,帶著兒子施彥才和徒弟羅貫中,前去了地方比較偏僻、四面全是水的興化,在那裡隱居起來寫書,所寫的就是《水滸傳》。

《水滸傳》所說的是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故事,裡面有很多好漢如何行走江湖的故事,其中的很多細節都講述得相當精細,像什麼武松打了蔣門神以後,施恩如何去官府打點關係,宋江出外上山入水都遇到各種要命的人物,這要是沒有一些江湖見聞的話,是很難寫出來的。


施耐庵之所以能夠完成《水滸傳》這樣一部煌煌巨著,很大的原因便是他真正在江湖上待過,很了解張士誠那些「江湖好漢」的行事作風,另外他的徒弟羅貫中之所以能夠完成《三國演義》,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便是跟隨著師父施耐庵在張士誠手下混過,對諸侯混戰比較熟悉。



很多人之所以知道施耐庵,都是因為《水滸傳》,只是在為《水滸傳》中那些故事所吸引的時候,通常對作者施耐庵沒有太多的認知,甚至可能有些人還認為他與現代的很多網文寫手一樣,是一個只能碼碼字的文弱書生。

但其實從施耐庵的學歷、履歷來看,他的見識、才能與大部分普通人都不是一個級別,更重要的是,從《水滸傳》這本書來看,施耐庵的軍事思想、治世才能也很突出,當年的滿族要研究如何對付明朝,便是花重資購買了很多的《水滸傳》,以及施耐庵徒弟所寫的《三國演義》,將其當成軍事教材,憑藉著其中的軍事智慧成功入主中原。


另外,最能夠證明施耐庵才華的,其實是他的同年劉伯溫的評價,朱元璋在統一天下建立明朝後,讓劉伯溫向自己舉薦人才,劉伯溫提到了施耐庵,說:「陛下,施耐庵本領勝臣十倍,若教他做官,一定有好的政績。」

朱元璋發聖旨召了施耐庵好幾次,但是他一直沒有接受,而是一直在家鄉隱居著書,在完成《水滸傳》一書後沒幾年便病逝,享年74歲。

參考資料:《施耐庵墓誌》

《施氏譜序》

《施耐庵年譜》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8 08:3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