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57|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禪修帽子之─:「沒有念頭」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8-17 00:48: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禪修帽子之─:「沒有念頭」

最近幾年,無論在職場或生活上,發覺越來越多人喜歡派帽子給人,有些出於強烈的自我,對外敵我分明,一切對錯,只依是否與自己的看法和立場相同為準則;有些出於懶惰或方便,更大可能是缺少了對事物的耐心和好奇心,才每次都不經思考地依帽子作出反應或辦事。

大家就算沒有學習禪修,大都會猜到禪修與念頭有關。但是,很多人錯誤地派給禪修的第一頂帽子是:「沒有念頭」。

我們共許做人不宜太多胡思亂想,禪修亦鼓勵學員如是。不過,要求「沒有念頭」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亦非禪修的目標。

禪修對付妄想,主要用兩種方法:「不攀緣」和「以一念制萬念」。前者可說是態度,後者是方法。

佛教並非教人掩耳盜鈴,更非教人麻醉的嗎啡,而是教人面對當下、接受當下、處理當下,然後,放下當下,從新出發。大家不需盤腿,只需放下工作,放鬆地坐在椅上,很快便發覺腦中妄念紛飛,總涉及過去的經歷或是未來的計劃。灑甘露尊者教了一句很有用的法語:「知道、知道。」不逃避妄念,只需「不攀緣」,不再發展,它自然會消失。

另外,「以一念制萬念」是常用的方法。每次妄念起,就回到方法,它可以是念佛號、念咒語、注意呼吸、數出入息或參話頭,這些方法如一條綁在柱子的繩子,將繩子另一頭如猴子般活躍的妄念慢慢拉慢,妄念越來越少,最後不為其所動,我們便可成為真正心的主人。作者 - 黃首鋼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8-17 11:46:08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8-17 17:26 編輯
我們共許做人不宜太多胡思亂想,禪修亦鼓勵學員如是。不過,要求「沒有念頭」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亦非禪修的目標

修禪定就是為了 斷念 斷想 斷思...
你們這些人 連修禪定的目的都不懂,只會一再誤人子弟 亂教一通

佛經講很清楚,修禪定到最後 就是滅想

《等集衆徳三昧經》三界所著 斯則塵勞。當以何 度此諸塵勞。無念 無想 無思

《中阿含經 卷第五十八》
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法樂比丘尼答曰。
入滅盡定
入無想定者 想.知不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8-17 12:07:03 |只看該作者
很多人一再以【若無想 則形同草木】這類邪說  來否定「無念.無想
這些人不只愚痴,而且對佛法無知

凡夫之所以無想 就無法做事,這是因為凡夫受制於「想」
所以才會無想,就無法做事

諸佛則不然,
諸佛在無想下,依然能做眾事

《文殊師利問經》
    佛無心意識。 作一切眾事
    如來不思議。 能信者亦然


諸佛是如何辦到的?   無想 也能做眾事?

諸佛都是經由修禪定辦到的
修到滅盡定,滅了心意識,亦滅一切念頭 思想....
將心識都滅了,然後就能辦到【無想 亦能做眾事】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0-8-17 12:14:3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8-17 12:17 編輯

無想 亦能做眾事
.
無念 無想 無思」就是「般若智慧」

.
《文殊師利問經》離於心意識。一切言語斷。是修行般若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20-8-18 10:40:55 |只看該作者
《中阿含經 卷第五十八》
若入滅盡定及入無想定者。有何差別。法樂比丘尼答曰。
滅盡定
入無想定者 想.知不滅。


「無想定」雖然名為「無想」,但其「想」只是暫時潛伏,而非真的滅盡

人們必須依照佛經所教的方法 修禪定,才能正確修到[滅盡定」滅盡一切心念
若不懂方法,則都會落到「無想定」去,並且錯以為那就是涅槃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20-8-18 10:50:12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8-18 10:55 編輯

你所修的禪定 會帶你往哪裡走?「滅盡定」或「無想定」,其決定因素是:
你有沒有 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意 而修禪定,這一定會修往「無想定」
若能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而修禪定,這才會朝「滅盡定」方向走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住眼處。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

如何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練禪定的同時,就要把這個「動作」練得很到位,禪定才不會走偏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20-8-18 11:13:5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8-18 16:54 編輯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到底是什麼情況?

凡夫都是 眼耳鼻舌身意
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 才有辦法對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這個動作駕輕就熟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昔諸如來因地時住阿蘭若離塵處
伏斷煩惱所知障。超過三界證菩提
過去菩薩修行願。以阿蘭若爲舍宅 


當神識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時,神識會轉去住在「阿蘭若」這地方
打坐時 必須全神貫注, 神識自然會進入「阿蘭若」。神識呆在「阿蘭若」內修禪定
這就叫做 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這個練習非常困難。要練很多年。畢竟成佛 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

神識若不住於「阿蘭若」打坐,你所修的禪定 都叫外道禪
神識於「阿蘭若」打坐,這才是佛法禪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1: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