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度人必須先度己
在道教義理中非常重視度人與度己的思想。度人,一方面從精神和肉體上拯救教化世上之人,為之清心療疾;超度薦拔死去的亡魂,樹立接引眾生的楷模形象;另一方面通過著書立說傳播道教義理,運用智慧悟性為他人指點迷津。度己,即通過自身的修煉,廣積善德以達與道合真,得道成仙。二者有著直接的關聯,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一、度人必須先度己。
就是說要想度化別人出離苦痛,必須以先解脫自己為前提條件。現今道教界有不少修道之士只是一味地強調度人之重要,卻將自身的修煉拋在一邊,這是一種誤人誤己的不正確的觀點。試想:若我們自己還沉溺在精神或肉體的痛苦之中,又如何去拯救教化別人呢?若我們自己不具備一定的道行、德性,就為人超度薦拔亡魂,不就像一個不識水性的人去擔任航海救生員嗎?那只會斷送了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若自己還沒有吃透祖師爺的經典,還沒明瞭「道」的本原、人生的真諦、幸福與苦痛的根源,就著書立說,那正如一個不識方向的人跑到陌生的地方去樹路標一樣,只會誤人前途。所以說,要想度化別人出離苦痛,首先必須加強自身的修煉,使自己具備一定的能量,就象太陽一樣,要想照亮別人,首先得自己發熱。
二、度人即是度己。
因為在度人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積功累德,隨著度人數量的增加會使自己的功德逐漸趨於圓滿,以至體道合真成聖成仙,所以說度別人也就是度自己。歷代道教仙真都是以踐行「度人」為抱負,在自己的修行生活中身體力行,從而得道成仙的。道祖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俗話也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在我們為超度亡魂誦經時,同樣會加深自己對經中義理的覺悟,進一步明瞭性命之訣竅,斂心靜念,自然就為自己的「成道」墊鋪了基石。我們為別人講解道教義理,使別人明白了生活的真諦,出離了苦痛的深淵,對別人教化的成功,首先會使自己精神更加充實,信仰更加堅定。尤其是著書立說,其功德是流芳千古的,而且在其著作發表之後自己還會收到許多不同的反饋意見,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道」的認識,使自己在修道的過程中少走許多彎路,早日得道成仙。總之,每一件利人度人之事無不是有利自己修道成仙的。
三、度己依賴度人。
度己,就是通過自身修煉達到得道成仙的目的。但這有一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壘土」的依道的量變過程,這個過程是由積德來實行的,只有積夠了百分之百的德才會達到得道的境地,而度人就是積德的具體行動,因而得道成仙也要以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度人做為基礎。還有,在自我修煉的過程中,只有經常檢驗自己的修煉方法才不會出偏差誤入歧途,只有經常檢驗自己功力的進長才能培養修煉的信心。然而,只有度人才是對修煉中功力的長進和修煉方法的正誤進行實踐檢驗的唯一途徑。一個人若在修道的過程中離開「度人」,獨自隱居山林永不入塵俗,那樣既不能檢驗自己修煉方法的正誤和功力的進長,又沒法積夠自己的德,又怎能修成大道呢?更何況我們修道成仙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度人。所以說,度己是不能離開度人必須依賴度人的。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度人與度己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自身能力的大小決定著度人的程度範圍,積善度人的多少又直接影響著自身功力的進長。所以我們修道之士在修道的過程中,既不能偏重於度人也不能偏重於度己,必須將二者緊密結合,既要抓住一切度人的機會,又不能不度德、不量力地只顧度人卻忘了給自己充電,那樣才能體道合真成聖成仙。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