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故法、報、應三身,即為一身。十六觀經屬大乘經,是報身佛所說之法。
剛才說過三身即一身,亦就是生於印度之釋迦佛,你是個大乘,看見佛是報身佛;你若是小乘,則所見為化身佛──但見他是一個老比丘而已。
「說」者說法,世尊成道之後,即說法度生,說了四十九年法,一直說到入滅之時還在說。凡佛所說之法,就是法語。法是何義?
即教眾生了生脫死之方法也。佛愈是說法,眾生就愈得了生脫死之利益,我們凡夫雖然說了數十年,但很少有利益眾生者,儘是說些空話,為何不學講經呢?
佛說者,即說法也,上次講彌陀經時,講過,說者悅所懷也。佛說法為何欣悅?佛說之法能度眾生轉凡成聖,了生脫死,故胸懷歡悅。
「觀」者觀想、觀照。能觀之智慧,須大悟之後,智慧才能啟發,在未開悟之前,此名為識。為什麼作觀想,得轉識成智?因所觀者為阿彌陀佛。
觀想阿彌陀佛,妄識即轉成智慧。我國八大宗中,有唯識宗,唯識宗講究用功,轉識成智。今此十六觀經之觀字即是轉識成智之法。
這個妙極了,你觀想阿彌陀佛,你的妄識,就轉成智。因為識是妄想心,妄想心想的是凡夫境界,天天想凡夫境界,故為妄識。
現在叫你觀想佛的境界,你的境界就變成佛的境界,佛境界那還有妄識呢?當然已轉識成智了。觀字之妙,妙就妙在這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