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8-18
- 最後登錄
- 2021-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3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5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讀書的時候,寒假懶散且漫長,在家等開學等的閒得慌,從來沒有覺得在家有多大意義。直到自己步入社會,離家千里,在出租屋裡面一個人笨手笨腳地做飯,一個人去醫院看病,不管加班到多晚都是一個人回家,屋子裡永遠是安安靜靜的,才真正體會到「回家」的含義。那個時候,除了過節,所有的日子似乎都和自己沒啥關係,都是照常工作休息……回家吃什麼、玩什麼、幹什麼的都是次要,看看爸媽才是最重要的。
家不是房子,不是地理位置,而是有家人的地方,因為爸媽在,家在,有爸媽的地方,才是心靈的港灣,太多太多和爸媽有關的記憶,記載著他們的辛苦,含辛茹苦的養育,每次放假回來都是忙裡忙外,給我做好吃的,無數次的擔心、掛念與叮嚀,無數次的守護,無數次的遮風擋雨,無數次愛的付出……
當我們大了,到外地上學,無論多晚,爸媽都是等著我回來,給我做上一桌好吃的飯菜。那個時候的概念,更多是回家能夠吃上媽媽給我做的飯菜,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
有了自己的工作,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只要我們電話一說「媽,我要回家」媽媽就馬上忙起來準備這準備那。每次我們回家的時候,卻是爸媽最忙碌的時候,當然也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
當我們逐漸長大,才體會到,父母在就是幸福,家永遠是港灣。回家不就是喊爸媽嘛!
在工作中,我們用時間來換金錢,在孝順父母時,我們確無法用金錢抵換時間,因為金錢只能彌補,時間才是陪伴。
比起在老家的姐姐,我們這些通過讀書,走出老家,到外地打拚的人,真的感覺自己現在對家庭的貢獻真的是微不足道。媽媽的關節病反覆發作,媽媽生病了也不告訴我,是姐姐一直陪著媽媽,照顧媽媽,而當我知道的時候,媽媽已經快要康復了,無論給媽媽買再多東西、給再多錢都顯得微不足道,因為最好的愛就陪伴。
我愛我身處家鄉的父母,也愛我現在奮鬥的城市,我希望有一天,能夠在自己打拚的城市裡紮根,能夠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來,更多的陪伴自己的家人,我真的希望,每天下班回來都能喊上一聲「爸媽,我回來了」。
我會努力實現這個願望!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少到無法想像。
一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其實已經走過了好多歲月,即便你能夠跟父母天天見面,除去生活瑣事,能陪父母的時間也少之又少。如果跟父母一個月才見一兩次,如果你一年才回家一次,那麼……真的不敢計算……
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情真的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盡孝。
願我的至親永遠不老,親情永遠相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