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以雷法見稱的「道教清微派」
清微派是唐末產生的內丹與符籙相結合的新的符籙道派,該派稱其符法出於清微天元始天尊,故名。據《清微仙譜》說:「該派創始於唐末廣西零陵人祖舒,第九代為南畢道。」南隱居四川青城山,將雷法授黃舜申,黃遂以擅雷法而聞名京師,受宋理宗召見,到元代授其「雷淵廣福普化真人」之號。黃舜申作為第十代宗師,清微法經其闡揚宗旨而大成,門徒甚多,道闡四方。張宇初在著作《道門十規》也稱該派「凡符章經道齋法雷法之文,率多黃師(舜申)所衍」。清微符籙和神霄符籙一樣,以雷法為主,名目繁多,主張內煉為本,符籙為用。
清微派是宋代新出的道派,其法以雷法爲主要內容,受神霄派雷法影響甚深,故《清微神烈秘法》說:「清微法者,即神霄異名也。」《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稱清微法:「有道中之道,有道中之法,有法中之法。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萬物俱寂;道中之法者, 靜則交媾龍虎,動則叱咤雷霆;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訣,念咒書符。」不過,清微派主要修持清微雷法,清微法籙融合了雷法與丹法,符籙只是作爲輔助行法的手段。北京白雲觀《諸真宗派總簿》收有派字各異的八個清微支派,這說明民國時期清微派分衍的支派已較多。
清微派為符籙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形成於南宋,流傳於元至明初,清初間有傳承。清微派出於清微天玉清元始天尊,故以清微為名。在元始天尊傳法後衍而為真元、太華、關令、正一四派,至十傳乃由祖舒元君會四派而為一,始立清微宗派。道教中,修行雷法的主要有清微派,神霄派,天心派,清微法脈比較正統。
清微派以行雷法為事,其雷法理論,仍主天人合一,內(煉)外(法)結合,而以內煉為基礎。強調誠於中,方能感於天;修於內,方能發於外。其《發用章》引雷淵真人(黃舜申)之言曰:風、雲、雷、雨、火等,皆以行法者深厚的內煉工夫為基礎,待臨場時,靠運氣從體內發放出來:「耳熱生風,眼黑生雲,腹中震動即雷鳴,汗流大小皆為雨,目眩之時便火生。入息靜定良久,神息既調,直待內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覺身非我有,天地虛無入定光中,次復收斂運一氣七遍之妙,釀成五事,臨壇之際,撥動關捩,隨竅而發也。」
《清微齋法》卷上云:「蓋行持以正心誠意為主。心不正,則不足以感物;意不誠,則不足以通神。神運於此,物應於彼,故雖萬里,可呼吸於咫尺之間。」又:「將吏只在身中,神明不離方寸。」將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時所劾召的鬼神。意謂能劾召鬼神,全在於心誠意正和深厚的內煉工夫。《道法會元》卷一《法序》也稱:「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虛中生神,至靜中生氣。人能虛其心則神見,靜其念則氣融。凡氣之在彼,感之在我;應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機在此不在彼。」故該宗著《清微丹法》,專言內丹修煉之道。
陳采《清微仙譜》序云:「其傳始於元始,二之為玉晨(大道君)與老君,又再一傳,衍而為真元、太華、關令、正一之四派。十傳至昭凝祖元君(名舒),又複合於一。繼是八傳,至混隱真人南公(名畢道)。公學極天人,仕宋為顯官,遇保一真人(陳少微)授以至道。遂役鬼神,致雷雨,動天使,陟仙曹。晚見雷淵黃先生(黃舜申),奇之,悉以其書傳焉。」該序作於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是目前所見到的清微派源流和歷史最早的記載。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