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楞嚴經裡佛和阿難尊者,辯論成佛之真因,不厭其繁,為什麼要那樣辯?因為「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地若是差了,絕對得不到正果。
修行是因,而權教大乘人修的大乘之因,是權巧方便法,不是真實的大乘之因,這就是因地不真,因地既然不真,欲想得到真實之果,
必定「迂曲」--繞的彎子,得不到真實之果。譬喻「蒸沙作飯」,飯的真因是米而非沙,蒸沙欲想作成飯,蒸到盡未來際,
還是沙子,不會成飯,因為沙子不是飯的真因。這第三種福是大乘福,先發菩提心,次要信因果,而要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的工夫,自利利他,發了菩提心,信了因果,那只是個信心,要怎麼樣修行,
怎麼樣了解呢?學佛法有四個步驟--信、解、行、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是屬「信」;還得了解甚深的佛理,要求解。
求解從那裡求?「讀誦大乘」。對本曰讀,背本曰誦。先對著大乘經典讀,讀熟了再背誦。有人說:大乘不是不著相嗎,為什麼還要讀誦經典?
須知大乘不著相,是用功用到不著相的時候,才能夠不著相。大乘不著相,尤其是不著文字相,今者「讀誦大乘」,
拼命的讀,拼命的背,若認為是著文字相,那是不懂佛法不著文字相的道理。佛法說不著文字相,是即文字而離文字,
不是根本不讀大乘經為不著相,為離文字相,這樣就和那些不學佛法者一般愚癡,怎能叫做大乘的不著相,應叫做愚癡。
所謂不著相者,是即文字而離文字,先當努力讀,讀熟了再背誦,足踏實地的用工夫。讀時和誦時,隨文作觀,要了解它的道理,
先是依文解義的了解,再進一步大開圓解,將經中圓滿的道理,統統解悟出來,到那時候,才能說不著相,因為他已經開悟了,
這叫做即文字而離文字;若是最初下手,經還沒有看,就要不著相,那是十足的愚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