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其次,煩惱減少,因為家庭富裕,不隨心的事很少。事務亦不打閒岔,自利方面很好用功。欲想利他亦很容易,
利他需要有福報有錢財,你已有福報有錢財,想欲利他,要造佛堂寺院,就造佛堂造寺院。我時常對我們志蓮精舍曹居士夫婦的這個講堂,
非常讚嘆,不是一直讚嘆他,是叫大家學樣子,你有了錢,亦可以再去造個講堂,比這個志蓮精舍更大一點都可以。
有了錢能用之以供養三寶,利益眾生,這叫以福培福,福報愈來愈大。這就是聽到十六觀經說要修三福,你若是自利利他,福報愈培愈大,
結果得到的果報是成佛。三世諸佛都要從培福作起,才能夠成佛。即是說,若沒有福報,自己吃飯都成問題,怎麼能修行用功?
自己生活不具足,怎能夠上供三寶,下利眾生?所以說一定要有福。前生培的有多少,我們自己不知道;今生栽培,自己可以作得主。望大家努力修福,要修清淨福(淨福又叫淨業),才能夠成佛。
乙二、辨妙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從此以往,屬正宗分的第二大科辨妙觀。辨者,辨別說明也,說明十六種觀想,都叫妙觀。妙觀者妙是不可思議,以凡夫心,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
馬上把它觀想出來,這是不可思議的觀想,故名妙觀。此十六妙觀,是本經正宗分中之正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