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諸佛同讚、同勸、同證阿彌陀佛所誓的「念佛往生願」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9-11 12:00: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諸佛同讚、同勸、同證阿彌陀佛所誓的「念佛往生願」

一佛一切佛,諸佛道同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就行立信」一段,指岀「一佛一切佛,諸佛道同」,云:

「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無少差別。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由此推斷,有關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所誓諾及成就的「念佛往生」淨土,諸佛的見解必然一致,不會互相矛盾;行動上亦互相配合,不會互有衝突,故言「不相違失」。當知欲生諸佛淨土者,諸佛皆是一致勸生西方彌陀淨土,並示以「一心專稱彌陀名號」為「正法」而決定得生,不用夾雜餘佛名號。故善導大師續云:

「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捨命以後,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讚、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讚歎極樂種種莊嚴,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

《觀經》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十方三世諸佛都是為了廣度十方眾生成佛,如今阿彌陀佛發下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能夠致使最愚惡的阿鼻地獄眾生,以最簡單的方法──單一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即可得生其淨土,住不退轉,速成最殊勝的無上佛道。十方三世諸佛豈會不同勸信、不同勸生,或不同讚嘆、不同證誠呢?

阿彌陀佛所誓的「念佛往生願」是「超世」弘願,獨一無二

阿彌陀佛成就了這樣的一個「超世」弘願,前無古佛,後無來佛,試問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之中,怎會有另一尊佛發下相同的「稱念我的名號可來生我的淨土」之誓願呢?

若人提倡求生東方藥師淨土,此為大愚。如淨宗法師說:藥師佛無「稱名必生」的誓約,無攝取不捨的光明,無臨終來迎的保證,無諸佛護念的證誠;縱然有人要求生淨土,諸佛也必勸生西方,並示意一心專稱彌陀名號得生!

就前文討論《c》有關「往生淨土」經文,雖有弟子願生彌陀淨土,並知佛力和自力的大小優劣,或許仍響往眼前的現世利益而稱念藥師名號,暫且擱而不取稱念彌陀名號,求生淨土,此乃人之常情。

從另一角度來看,藥師如來亦因凡夫所想,順應眾生所願求而發下十二大願,方便這類願生彌陀淨土者,引導他們在臨命終時,爭取最後機會進入彌陀願海,恆順眾生故。

可知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因同體大悲故,只會同讚、同勸、同證,齊齊協作,實踐這個至偉大的工程,共同完成這個諸佛共通的使命──阿彌陀佛「廣度十方眾生」的「弘願」。所以,若有緣往生人擔心「一心專念彌陀」求生淨土會「開罪」或「背棄」諸佛或諸菩薩,或令他們不高興,恐是以凡情測度佛智而已。

釋迦世尊在彌陀大願海扮演的角色

雖然一切諸佛,法、報、化三身同證,而阿彌陀佛既然選擇及發願在「報土」(淨土)成佛度生而現成「報佛」,但身處化土(穢土)的凡夫因障重而無由得見阿彌陀佛及其極樂世界,更無由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及弘願!

因此,諸佛中就必須岀現了一些類似釋迦牟尼佛的「化佛」,他也要發願在五濁惡世的「化土」,八相成道,示現人身,甘受極短的佛壽來說法度生,為世間愚惡凡夫說此最難信之法──彌陀願力救度之法!

故此,善導大師續云:「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同讚釋迦能於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讚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

為甚麼十方諸佛在推動彌陀度生大計時,同時讚歎釋迦世尊呢?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太愚惡了,既少善根福德,又剛愎自用,難調難伏。若要對他們宣説,乃至要他們在短時間內深信「念佛成佛」的道理,實在比釋尊自己在濁世穢土成佛「更難」、「甚難」,如《阿彌陀經》云: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難」在甚麼地方?「恐生疑惑」也!事實上,縱有知苦樂法而求岀離的佛弟子,多取易信難行之「自力」修持法門,而少取難信易行之「他力」淨土法門,如善導大師在《法事讚》有偈頌曰:

如來出現於五濁,隨宜方便化群萌,

或說多聞而得度,或說少解證三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或教禪念坐思量。

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下一篇文章,我會討論一下:為甚麼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特別提出「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4 08:3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