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因前生行布施,故有此福報;有了福報,就去利益眾生,用財去布施,普濟眾生,本是污染法的錢財,
因此變成了利益眾生的微妙法;光以財布施還不夠,還要給他說佛法,令他知道今世窮,是前世未修布施,
今世應行布施培福,此名法布施;眾生遭了災難,我們去協助他,叫無畏施。第二持戒度,分攝律儀戒、攝善法戒、
饒益有情戒等三聚。一攝律儀戒者,凡是不合戒律,不合威儀事,統統不犯不作,此包括大小乘戒,例如不殺生戒,
小乘戒有,大乘戒亦有,而小乘的一切戒,皆攝在大乘菩薩戒的攝律儀戒中。二攝善法戒,無論大小善事,皆應當作,
不作即犯戒;小乘戒重防非止惡,若不作惡則戒行清淨,小乘戒到此為止,大乘戒不但持攝律儀戒,諸惡莫作,還須眾善奉行,
若善事不作,犯菩薩戒。三饒益有情戒,大小乘戒之不同,小乘戒只圖了生脫死,出離三界,便到達目的,眾生有苦他不管;
大乘菩薩戒則不然,因菩薩行人發了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應多多利益眾生,若不利益眾生,犯菩薩戒。第三忍辱度,
行菩薩道,是於眾生界行,可是於度生過程中,若遇眾生不受度化反加污辱,應予慈悲忍受,莫退道心,凡是逆境現前,必須忍,
名忍辱波羅蜜。第四精進度,凡夫懈怠成性,出聞佛法,發勇猛心,要用功,要自利利他,但不到幾天便懈怠了,一定要用精進度,
不教他退墮。精進不但對自己用功,還要用以度人,例如度人遇到障礙,決不為此退心,應更另求別處度別的人,故精進是積極的利己利人。
第五禪定度,禪定度散亂,這是用功修行的方法,我此散亂心如何令他定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