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你那個心就變成佛的心,你那個心就變成佛了,這個佛就是自己的本性佛現出來了。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兩句經文,叫做性修不二。
是心是佛,就是我們的本性,具足佛性,性者理也,故叫做理具;是心作佛,作者造也,是按事相上修觀想,造作一尊佛出來,
就叫心作;這修出來的佛,和我們本性所具的佛,沒有兩個樣,叫做性修不二;性具的佛,和修造出來的佛,沒有兩樣。
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這叫做依性起修,全修在性--性就是理體,又叫做本性,合稱本體自性,就是真如法界的理體,
人人本具有這個性;這個性明白了,依著這個性來起修,來作觀想,這叫依性起修。全修在性,即是依著自性來起修--作觀想,
觀想成就,佛境現前,它亦不出自性之外,這叫全修在性。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兩句經文,非常重要,是十六觀經的經心,
等於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八個字一樣,那是金剛經的經心。可是這兩句和那兩句重要性雖然相同,而用功下手的方法不一樣。
金剛經是從空門下手,這十六觀經是從有門下手。金剛經從空門下手之方法,第一句應無所住,一切不住,住、就是執著,不要執著,
不但凡夫的六塵境界不要住,連佛法都不能住,這叫應無所住 -- 一切都不應該住。一切都不住,這個時候真空境界現前了。
在真空境界現前之時,「而生其心」。就在這一切真空之中,現出個心出來,這就叫做有,但是從真空心上現出來的心,這個有叫做妙有,
就是由真空而現出妙有。這十六觀經是從有門入手,它先叫你作個相,作誰的相?作佛的相,先要是心作個佛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