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四不非禮
儒家對禮的看法,有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為。」佛教講六根不能隨便放逸,例如眼睛要慈眼視眾生;耳朵要善聽、全聽、諦聽;語言要說善良的語言、真實的語言;身體不可以殺、盜、淫、妄,這也是佛教對「禮」的自我修行。關於「四不非禮」,有四點說明:
第一、非禮不視,其目自明:對於不合禮的、不善的、不應看的我不看。如史搢臣說:「入人私室,勿側目旁視」,這就是對於非禮的、不是我所有的,我不但視而不見,甚至沒有想看的心。如此不但心地清淨,讓眼睛所見皆是良善,其眼必能明亮,更能以慈眼視眾生。
第二、非禮不聽,其耳自聰:我們的耳朵要聽世間美好的聲音,但是一般人總喜歡聽別人不知道的「八卦」消息。除此之外,還喜歡聽別人對我的吹捧、讒言,這些音聲就像包著糖衣的毒藥,讓自己萎靡墮落。古德們「聞功則懼、聞過則喜」,是讓耳朵聽真實之語,並欣然改過,所以我們不要聽閒言,不要聽是非,不要聽粗言惡語,如此耳朵就會清淨聰穎。
第三、非禮不說,其口自清:毀謗、譏諷、惡口、妄語、兩舌等,不合禮的語言我不說。孫子說:「贈人以言,重如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戢。」話一講出去就像一把無形的刀子,使用不當則必傷人於無形。所以我們要謹言慎行,不說粗惡、虛妄、沮喪、過頭的話;而應該說慈悲、誠實、鼓勵、謙虛的語言,如此口舌自然就會清淨。
第四、非禮不為,其身自定:孟子曰:「善養浩然正氣」,就是「禮」的養成。不合禮的事我不做,比方說殺生、偷盜、邪淫等不善的行為不做,如此自然身能安隱,進退得宜,行止合度,浩然正定之氣自然養成。
孔子所謂的「克己復禮」,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不逾矩、不越本份,才是「禮」的表現,否則就是無禮。人若無禮,則與禽獸無異,因此「四不非禮」,人皆應知、應行:
第一、非禮不視,其目自明。
第二、非禮不聽,其耳自聰。
第三、非禮不說,其口自清。
第四、非禮不為,其身自定。
(星雲法語) |
|